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
——《羊脂球》读后感
陶玉山

《羊脂球》是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称誉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作,也可以说是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妓女羊脂球因为试图刺杀普鲁士士兵而遭到通缉,被迫逃亡,最终被胁迫的故事,揭露了人性的复杂和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的自私虚伪。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身份卑微却充满爱国心与自尊,以自己的本性善良回应他人的冷眼,却因为没有底线而被那些表面高洁,实则自私冷漠、利益面前不择手段的同行者利用,最终陷入孤立与羞辱。当年一经发表就轰动一时,让籍籍无名的作者一下子跃入著名作家的行列。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篇小说的影响力不但一点也没有削弱淡化,反而越来越大。作为读者来说,不同年龄阶段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感悟。
在普法战争混乱的时候,羊脂球与九位身份各异的人同乘一辆马车逃离居住生活的城市。同行者多为有身份或地位的上流社会人士,还有两位修女。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身边的众生相。同乘一辆马车,却不是同路人。他们视羊脂球的妓女身份为耻,不仅对她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至不顾身份低声辱骂。而羊脂球对此却不以为意,视如不见一般。马车行驶到下午,大家饥肠辘辘,却都没有带吃的。此时,羊脂球非常慷慨地把她携带的丰盛食物分给大家,换来了片刻的热情。羊脂球的善良是毫不保留的,她慷慨地分发自己的食物,不计回报。他们一边大快朵颐地吃,一边不吝言辞地夸她。议长太太甚至还将自己的手暖炉递过来,让她取暖。而羊脂球的善意和大方,并没有打破阶层的偏见反而成为别人利用的筹码。当羊脂球的食物救了众人的时候,她被短暂地“接纳”了。但这份“接纳”很快随着危机解除而消失。小说这样写道:“东西吃完后,马车上热络的气氛却逐渐冷了下来。”这短暂的“蜜月期”不过是一场精心伪装的交易——用虚假的友善换取生存所需。投机犯甚至还想趁机占她的便宜……有些人的感激,有效期只有一顿饭。也就是说,你以为的感激,只是一时的需要而已。感激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永恒的。
通过描写逃亡途中马车上的众生相,世态炎凉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最令人心寒的莫过于善良没有被善待。莫泊桑用这一情节,刻画了人性的自私与虚伪:当利益消失,所谓的热情就如同薄雾一样消散。最后,被她解救可以继续通行的同车人的冷漠与背叛,让她真正看清了人性的丑陋。绝望无助的她只能躲在一隅默默哭泣。她的泪水,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更是对自己没有坚守初心的悔恨。尊严是生命的脊梁,失去它,人便失去了灵魂。莫泊桑用冷静的笔触,将人性的自私、虚伪尽情地展现出来。世界上最深不莫测的就是人心。由此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单纯的善意难以赢得真正的认可,反而可能被视为可利用的弱点。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别低估人性的规则。当你无用时,最先抛弃你的,往往是那些曾经挨着你最近的人。
《羊脂球》以小人物视角,映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幽微。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性与社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领略到了莫泊桑深刻的洞察力,他通过这短短的篇幅,无情地鞭挞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虚伪与残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自诩高尚的上层人物,在利益面前原形毕露,他们的道德底线还不如一个妓女。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羊脂球的遭遇,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道德的尖锐批判。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阶级、身份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困境面前,真正的善恶甚至与我们固有的认知背道而驰。
作为公认的语言大师,精致细腻的描写和人物刻画,是莫泊桑精湛的小说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当年在福楼拜的指导下,长期学习观察事物、临摹事物练就出来的过硬的笔头功夫。在《羊脂球》中,他充分发挥展现出自己的这一特长,有意识地以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来达到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阅读欣赏,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小说里,层出不穷的精彩细节描写不仅为小说添色不少,我们看到也是禁不住拍案叫绝。最为突出的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一开始,对过早发胖的羊脂球的形体描绘 ,通过手和眼睛展现出来:“……十个手指头也都是肉鼓鼓的,只有骨节周围才凹进去好像箍着一个圈圈,颇像几串短短的香肠……在这张脸蛋儿的上部睁着两只非常美的大黑眼睛,四周遮着一圈长而浓的睫毛,睫毛的阴影一直映在眼睛里……”
当矛盾出现在面前时,作者对毫无作为而又自命清高的民主党人高尼岱是这样描写的:“高尼岱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两只眼睛一会儿盯住炉里的火苗,一会儿盯住杯中的酒沫;每喝一口,总要带着得意的神色伸出他的又瘦又长的手指头掠一下油腻的头发,一面用嘴吸着唇上挂着的泡沫。”
在描写自然景物和环境上,小说也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写,让我们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这里仅举一例。就是一行人重新踏上旅程的那个早晨,莫泊桑是这样来表现暴风雪过后的恬静气氛的:“第二天,在明亮的冬日阳光照耀下白雪晶光耀眼。公共马车总算套上了马,在门外等着了;一大群白鸽子,粉红眼睛黑瞳孔,厚厚的羽毛,昂首挺胸,一本正经地在六匹马的腿下绕来绕去,啄着还冒热气的马粪,寻找它们的食物。”
《羊脂球》,一辆马车,一群人,三次变脸,让人愤怒,更让人清醒。善良不是罪,付出也不是错。羊脂球的问题不是她做错了什么,而是她太需要被接纳,以至于没有发现同行车上的那些人根本就不配她的好。要做一个可以被理解的人,而不是可以被利用的人。
这是一篇经得住时间检验、被不同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每次阅读,心里都会憋着一股火,明明没被捆住手脚,却总是感觉喘不过气来。凭什么付出最大、牺牲最多的人,反而会被踩得最狠?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人性的荒诞,从未改变。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后丢开的经历,谁没有过?莫泊桑钻进人性里,把“善有善报”的信条撕得粉碎。在人性的虚伪和恶面前,善良并不是原罪,但要学会在复杂的世界里擦亮眼睛,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的利器。因为你越是善良,有人就会越会得寸进尺。有些尊重,给不起;有些距离,必须拉开。一句话,不要对人性有过多的期待。
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所有的利益面前,道德和原则变得苍白无力。一百多年过去,这辆马车上的人性实验还在继续。或许,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这辆马车,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羊脂球的遭遇告诉我们:不要指望你的主动示好,会换来虚荣之人的丝毫尊重。一味讨好换不来尊重,更换不来尊严。与其期待别人的良心发现,不如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羊脂球用自己的选择说明了真正的成熟,是在疯狂中保持清醒。在虚伪的世界里,活出真实的自己。《乌合之众》中说:“群体中的个人,智商往往会下降50%。”最高级的智商不是合群,而是敢于不合群。
《羊脂球》最震撼的莫过于其跨越时空的现实意义。羊脂球的食物滋养了他们的躯体,她的牺牲则成为他们心中鄙视的凭证。结尾处,羊脂球在马车一隅无声地哭泣,是对整个冷漠无情的世界最沉痛的控诉。她那悲伤的泪水,映射出的是人类灵魂深处一种可怕的现实,我们常常习惯于审判他人,在审判中满足自我的道德虚荣,却有意无意地回避自对自己灵魂的审视。
看过一句很现实的话:别向那些心里没有你的人,献出你的心。因为他们会对你的感情开玩笑的。人性的本质就是,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就越有人欣赏你;你越是老实善良,心慈手软,就越会有人欺负你。就像在社交中,处处忍让,处处迁就,有求必应的老好人,常常会被忽视,更谈不上尊重;而那个敢于说不,坚持己见的人,反而会赢得尊重,甚至敬畏。不要怪别人权衡利弊,只问自己价值几何?只要你够本事,是你的位置,没人敢坐。仔细想想,这世间,但凡轻易献出自己真心而不知自保的人,最后都是一身伤。
这篇小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为什么越善良的人越吃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在现实生活中,善良如果没有尺度,非常容易成为他人肆意践踏的工具。善良的人总会觉得拒绝别人不好意思,可有些人却不这么想。你帮他七分,他认为你欠他三分。不要为了给别人撑伞,而自己淋了一身水。
羊脂球的经历遭遇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美德,但是,当善良没有了底线,就成了对恶纵容。正如小说中所说:“善良没有牙齿,那就是软弱。”如果善良用到错误的人身上,那就是愚蠢。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付出我们的善良。善良若没有锋芒,便成了他人得寸进尺的台阶,没人会感激你的善良;学会拒绝,是对自己人生底线的尊重,这样才能活得更洒脱。善良是优点,但不能成为你的弱点。忠于内心不仅需要善良,更需要智慧和边界;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没必要继续沟通,也不必过多交流,更不要愤怒、痛苦难过,而是及时收起自己的善良,选择无视和远离。由衷认识到社会上那些敢冲突、敢吵架、敢撕破脸、敢不要脸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敢掀桌子,也有能力收场。他们之所以敢的本质,源于心中有“边界感”,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划出红线。
莫泊桑被誉为“用一个人的脑力照亮全世界的天才。”他坚持认为:“艺术不是虚构,而是将平凡淬炼成真理。”在小说创作中他以此为准,雷厉风行。《羊脂球》就是这样一篇“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的成熟之作。阅读完了,作为读者自然会对所描写的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窥一斑而知全豹。对莫泊桑的小说创作也有了本质的了解。这对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无疑会大有裨益的。
一八八零年四月,一本题为《梅塘晚会》的短篇小说集在巴黎出版。作者是六个标榜自然主义、几年来经常在巴黎近郊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的文人。这本小说集无情地再现了人们竭力忘却的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的惨剧,在当时整个法国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短短几周就印行了八版。尤其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羊脂球》,竟然出自一个名为莫泊桑的默默无闻者的手笔。这篇小说以其对生活的透彻观察,对题材的精确把握和炉火纯青的文学技巧,宣告了一个天才作家的问世。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