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别的“井下之旅 ”
作者/王砾 朗诵/老菩提
今年六月中旬,我去安徽省安庆市参加招生咨询大会,一个偶然机缘,认识了淮北刘桥一矿尹纯刚矿长。作为一个大学摄影教员,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夙愿,就是能亲自下井拍摄反映煤矿工人井下工作的纪实片,以用于教学,于是顺便向他提出了这个请求。他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于是成就了这次特别的“井下之旅”。
我赶到矿上时,正好遇上女工部部长李双燕在更衣室里组织矿工家属们换工装,到井下去参观并慰问她们的丈夫。李部长看到我,热情的走过来:‘您是黑龙江来的大学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下井的吧?”我点点头,她随即一边帮我拿衣服,一边说:“早上尹矿长打来了电话,说你今天要下井拍摄。看你背着这些设备,就知道是你了,你来的正好,也算给我们记录一下这特别的井下‘鹊桥会’”!”我点了点头,问道: “尹矿长呢”? “他在井下”, “在井下?” “他一周只回一次家,其它时间一天 24 小时全在矿上,一周至少要下井四次。这不,组织矿工家属们下井慰问还是他提倡的呢”。李部长热情周到,一看就是一个十分干 练的人。在她的介绍下,我对只有一面之缘的尹矿长有些肃然起敬了。
换好了工装,在李部长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带有空调的大厅,叽叽喳喳的嘻笑声立即弥漫了整个大厅。李部长拍着手,做着让大家安静的手势,待全场安静下来后,她认真的一字一句讲起下井须知和注意事项。然后把她们带到井口,排成一排后,又仔仔细细,开始检查每位矿工家属安全帽、矿灯,一丝一毫的不安全隐患也不放过……。
我和李部长是坐最后一部“升降罐”下去的,不觉间就来到了一条隧道里。第一次下井拍摄,一切对我来说即新奇又陌生。感觉走了好远了,便问李部长还有多远?她说:“我们要到很深的井下,走过这条隧道,到前面再坐索道,然后再坐小火车才能到达巷道。
“很深的井下”是一个什么概念?我没有去问她。我们走过了长达一百米的隧道,隧道内灯光明亮,两侧置放一些坐椅,以便矿工们上下井等候索道休息之用,让他们在忙碌辛苦的工作中在此小憩,在矿工目光所及之处,总会有一些温馨的安全警示标语和图片,安全第一、生命致上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这里处处可以得到体现。女人们的嘻笑声在隧道里此起彼伏,像是参加一次愉快的旅游一样。李部长跑前跑后的呵护着她们,然后把她们都送上索道,等我乘上索道时,她的工装已完全被水汗湿透了。
索道在缓慢的滑行。流行音乐也一路响起,这可能是为了缓解矿工们紧张的工作压力吧。 “娘盼儿平安”、“妻盼丈夫归”等显目的标语从眼前滑过,煤矿的安全的确是矿工们的第一生命,牵系着多少人的心啊。
我们下了索道,往前走不远,就看见一列铁笼子一样的火车已等在那里了。这些女人们可能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下井,当她们迈进这个“铁笼子”的瞬间已不再有嘻笑声了。
火车起动,头顶上的矿灯发着微弱的光亮。无人说话,隆隆作响的小火车载着我们驶向黑暗的深处。似乎在隧道里行进了很久,终于在一扇黑色的大门前停下,女人们走出来,那扇大门向我们敞开。迈进去的同时,咣的一声!我们就被牢固地关在了里面。另一扇门打开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矿工采煤的工区了。采煤隧道,用无数根粗大的钢柱擎起来,为了防止巷壁原煤散落到工作面上,还用了坚固铁网及铁栅栏加以固定。一台大型的挖掘机停在采煤的通道上,那天因为是检修,它没有工作。同时,我看见一条一米左右宽的传送带,向前无限的延伸……
人行通道十分狭窄,高低不平。有的地方安装一些坚固框架,框架非常低矮,低矮的只能蹲下去才能通过,本就稀薄的空气里夹杂着淡淡瓦斯,给人一种要窒息的感觉。那些原煤在矿灯的照射下,反射着乌黑昏暗的光。走进这里面才知道什么是“入地”的感觉。
井下闷热无比,没有电灯照明。女人们在黑暗中排成一排在李部长的引导下,弯腰前行。不知为什么,她们都安安静静了,没有一丝喧闹声。我跟在她们的后面,能听到纷杂的脚步声和她们的喘息声。抬头望去,一排高低不平的矿灯缓慢的向前移动;很远处,有三三两两的灯光,有停下的,也有正在运动着的,前边不时传来敲击金属发出来的声响,可能是矿工们在检修机械吧。
李部长不断的大声提醒女人们:“低头!弯腰!弯腰!注意脚下! 穿过这条狭窄的人行通道,前面就有些开阔了。本来就笨重的安全设备和完全被汗水浸透工装让我走起路来十分的不便,加上脖子还挂着相机,早已精疲力竭,不时的喘着粗气,心要跳出来了。
突然,我前面的女人,似乎发现了她的丈夫,大声的惊呼丈夫的名字,猛地奔了过去,拥着他,泪流满面。那矿工显然也被妻子的突然出现惊呆了,木木地站着。那女人哽咽着说,“我没有想到井下这么苦,走到这里,我就上气不接下气了,可你还要这里干八个小时的活呀!”她为他一面擦汗一面说,“我以后一定好好的待你”!她紧紧地抱着他……我连连按动快门,拍下了这最动人的场面。
女人们开始躁动起来,流着眼泪在黑暗中呼唤着自己丈夫的名字。我忽然发现尹矿长就站在黑暗处,他什么也不说,我看不见他的脸,只能看见他头上的矿灯在黑暗中闪烁着,我理解了他的用意,作为一个煤矿的负责人,他最需要听到矿工家属的话可能就是 “我一定好好的待你”了。理解矿工,善待矿工,珍惜生命,珍惜生活,这种和谐对于这个特殊产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看着这一切,我的手开始颤抖,以致无法按下快门,我泪流满面的蹲在那里,只想找个地方痛哭。这里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就是这些看不清面孔的矿工们,他们弯下了男人的脊梁,挥动粗壮的双臂,洒着苦涩的汗水,以黑暗为伍,与死神为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在深井下,在隧道里,在闷热中,在窒息处,他们用那一双双“黑色”的手,流着“黑色”的汗,却为人们送来了光明与温暖。想起初进矿产生活区的那座花园,还有园中安闲坐着的老人和快乐嬉闹的孩子们,我明白了这些男人的追求,是他们,将脚板踩在地底,用双手托起家园,他们虽俯身于井底,可他们却无比都高大。
我慢慢的站起来,正碰上尹矿长迎面走来,我想说点什么,可欲言又止。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语言在这位身材魁梧而又铁骨铮铮的男人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摘下头上的矿灯,发现他满脸汗水,脏兮兮衣服已完全泡在了汗水里。虽然这样,他仍然透着儒雅的气质。他指指前面,说:“您再快走几步就追上她们了,她们在前边等您一起升井呢,上去后李部长还要给升井的矿工送西瓜”。我说:“你不回去吗?” “我不回去,还要到前面去看看”。 “那您一定注意安全”,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 他说:“我们这里是安全的,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天灾,这里从没有发生过人为的事故,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如果一失将会万无了”。
回头望去,无数盏矿工头上的灯光一直向前延伸着,直延伸到巷道的深处,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河。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平安,我的矿工兄弟们,平安!尹纯刚矿长!”
【作者简介】
王砾:笔名,王玉,石乐,任职于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业教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高教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曾多次发表于《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画报》《中国煤矿报》《哈尔滨日报》《散文》《诗林》《新青年》等刊物以及《东方学院报》等百余幅并获奖。
【朗读者简介】
老菩提: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哈尔滨市朗诵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硬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朗诵联盟会员
主要诵读作品曾发表于:中央广播电视台央视频官网、北京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 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热搜、奋斗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喜马拉雅、懒人畅听、中国有声阅读、中国朗诵联盟、中国诗歌报朗诵中心、中国诗人作家网等国家官网媒体、自媒体平台并参加国内外赛事交流并获奖。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王砾
🎤誦者 / 老菩提
💽樂源 / Q音
🖼圖源 / 網絡
🖥編輯.製作/郡青 艾果
✍ 主編 / 囬眸一笑
🎧監製 / 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