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历史的军垦精神——新疆纪行(十)葛国顺早就听说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座记录着伟大历史篇章的殿堂——新疆军垦农场(又称新疆建设兵团),这次去新疆可不能滑去目睹屯垦戍边历史机会。因而,参观位于石河子的军垦博物馆成了我们新疆旅游的最后一站。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展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前身是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于1988年筹建,1989年成立,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馆名。博物馆采用了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布展方式,再现了兵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在半个世纪的奋斗中,兵团儿女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凝成的“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和“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门前雄伟高大的王震将军雕像映入我们的眼帘。踏入其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穿越时空,走进那段激情燃烧、战天斗地的岁月,深刻感悟着军垦先辈们用热血与汗水铸就的军垦精神。犹如打开一幅新疆生产建设及开发的历史画卷,了解感人至深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物群体,览阅一部神奇而壮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故事。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