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二人转的山杏儿(龙湾镇人物记之四)
关 东 月
冬日的土戏台,四下里冻得梆硬,拢共只两盏马灯吊在椽子上晃。油芯跳得急,扯得人影在土坯墙上疯长又矮缩。山杏儿裹件半旧的碎花棉袄立在台侧,冻得鼻尖通红,却不妨碍她眼角一点彩,嘴唇抹得跟颗熟透的山里红似的,在这浑沌的冻雾里,亮得扎眼。
她嗓子一开,那点寒气全被冲散了。是泼辣辣的东北大秧歌调门,脆生生从冻土里直接抽出的嫩芽,带着未驯的野气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劲儿。词儿滚烫地往台下砸:“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姑娘窗前绣丝线儿呀啊……”声音亮晃晃,简直能刮下冰凌碴子。那调子在干冷的冬夜里上下翻飞,脆得如同一串带霜的山楂果冻在风里碰撞,竟真把台下的冻蔫了的老少爷们唤醒了,缩在棉袄里的脖颈开始试探着往外抻。
山杏儿的腰肢随着那火辣的曲调活泛起来,在狭窄的台板上一拧一拧。碎花棉袄裹着的身子似乎有某种魔力,寻常庄稼地里练出的力道,此刻化成了滚烫的流质。她的手捏着块红得刺眼的绸子手绢,扬起来翻飞如穿花蛱蝶。手腕子活溜得惊人,那手绢在她指头上溜溜打转,仿佛生了根。台下眼珠子都黏在那抹翻腾的红影上,一时间忘了寒风,耳膜上仿佛都被这红绸拂过,沾了点野腾腾的烫。
她的搭档栓柱是个五短身材的糙汉子,一身靛蓝棉裤棉袄,脸上胡乱抹了些白粉,模样笨拙得紧。偏生和山杏儿搭上戏,他故作憨傻,挤眉弄眼时,山杏儿便柳眉倒竖,指着他的鼻尖开骂。荤素不忌的词儿裹在俏皮的小调里,泼辣辣直往外倒。台下的老汉噗嗤笑出了眼泪,婆娘们捂嘴低声啐道“这死丫头”,嘴角却是绷不住的上翘着。那点骂腔似利刃却裹着蜜糖,劈开冻僵了的夜晚,留下热辣辣的痕迹。
山杏儿那双眼睛最是厉害。唱到情浓处,眼波流转,简直像吸饱了灯油跳动的火苗子,火辣辣地烧过来。台下汉子们的心口仿佛被那眼神烫了个窟窿,呼哧呼哧往里灌冷风。可那点勾人的光一闪即过,如流星擦着冻土落下刹那火痕,迅即隐去无痕。快得让你疑心方才的火烫是错觉,唯余台上那村姑继续甩着红绸,唱着最热闹的磕儿。
散了戏台归家路上,她那点子泼辣劲倏忽便冷了。踩在冻得开裂的土路上,她成了最寻常的村女。卸了妆粉的脸在惨白月光下露出来,显出一种疲惫单薄的寡淡。方才顾盼神飞的眼,此刻只沉沉地盯着脚前一小块冻硬的路面,像蒙了层灰的窗纸。那身招摇的红袄也黯淡下去,重新裹紧成一个瑟缩的影子。夜风吹动道旁枯死的苞米杆子,发出空洞的簌簌声响,仿佛追着她卸下的舞台余音。
她爹常蹲在门槛上等她,烟锅子里那点火星明明灭灭。看见闺女卸了脂粉走回,便闷头磕磕烟灰。屋里灶下煨着点热汤,喝时能映出锅底粗糙的锈痕。热汤下肚,残存的一丝台上神气也彻底消散,她缩在炕沿,真真变回了沉默寡言的丫头片子,眉眼间那点彩,彻底隐没了。
村里的白事班子也雇她唱过哭丧。那时她不再摇红绸,而是穿了件素白的罩衣立在灵棚外。嗓子一扯,调子陡然坠下,沉沉的砸在冻土上,盘旋不去:“我那苦命的爹(娘)啊……”声音又苦又涩,拖着粘稠的哭腔,像沉甸甸、吸饱了泪水的粗麻绳勒在所有人心上。腔调在坟地荒草间盘绕不去,把那点哀伤放大了十倍。送葬的村人,听得连风刮在脸上都觉得是苦的。一曲终了,主家红着眼塞过几张皱巴巴的票子,她默默接过来,塞进兜里,转身时脸上没有悲也没有喜,仿佛方才用声嘶力竭吐出的悲调,不过是件收钱便干的活计。
年根底下,山杏儿总要去几十里外的大集唱上几天。回来时布兜里鼓胀了些,塞着新的廉价胭脂、褪色的红绸子,或许还有一小瓶花露水,散着甜腻的味儿,与牲口棚的浊气格格不入。她低着头匆匆穿过村巷,有人高声问:“杏儿!集上人捧场不?”她脸上努力想挤出些属于台上的爽朗,但那笑容却牵拉得勉强,如同冻僵的泥地上强开的喇叭花。那些红绸彩粉的热闹,最终只是为这寡淡日子添上几笔浮华的水印,洇开了,也留不下什么。
村里的老人偶尔念叨起:“山杏儿那嗓子,真像她早死的娘咧……”话在唇齿间打个转,也便消逝在风里。她娘的影子只存在于老辈人恍惚的记忆薄雾里,连一张模糊的面影也无处可寻。
夜深时,若独自走过她家那座低矮的土房,偶能听见里面漏出几句轻哼。非悲非喜,不高不低,断续不成调。那嗓音褪去所有彩装,洗尽了刻意拿捏的腔调,在冰冷的土炕上缓缓浮动,竟是一股说不出的苍凉。哼唱间夹着几声压抑低闷的咳嗽,干涩得像是旱烟锅子在炉膛边沿用力刮擦,刮出点零星火星,又迅速没入浓重的、没有马灯照射的黑夜。隔壁的狗大概嫌这声音惊扰了安眠,无端地叫唤了两声,夜气颤了颤,又沉沉地压了下来,把那点无人听闻的哼唱彻底吞没了。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诗人》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