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郭昕
每当八月的骄阳将军旗浸染成炽热的红,记忆便化作奔涌的潮水,牵引着我重回南粤大地、珠江之畔。那里镌刻着我最滚烫的青春印记,军旅岁月的点滴如甘冽清泉,始终滋养着我的生命。
图为:董政委和女兵连官兵合影
白云山巍峨苍翠,珠江水奔涌不息。在这钟灵毓秀的羊城腹地,曾驻扎着一支承载着无数军旅记忆的英雄部队——原广州军区某通信总站。作为整个大军区有线长途通信业务的“神经中枢”,这里不仅是保障通信畅通的钢铁堡垒,更是锻造栋梁之材的璀璨摇篮。
25年前,我怀揣着炽热的憧憬踏入总站三营的营地,脚步停驻在长话连的门前,就此开启了镌刻着热血与成长的三载军旅岁月。我们三营,下辖三个连队,一连长话站、二连机务站与三连自动站,四百余名官兵在此并肩而立,男女战士各展风采。营区里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与奋进的力量,每年都有三五十名战士从这里考入军校,将青春熔铸为强军利剑;更有众多优秀官兵被提拔至上级机关与兄弟部队,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属于三营人的传奇。
图为:方面备考女兵,左二为郭昕
提起三营的“人才图谱”,首屈一指的便是原政治教导员董克义。作为公认的“军中笔杆子”,他妙笔生花,以文字为剑,为部队建设凝聚精神力量。从三营到一总站政委,再到湖北省军区黄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最后转业后担任广州市人社局党委书记,他始终秉持军人本色,在不同领域续写着辉煌篇章。
图为:范营长带领技术骨干来连队指导工作
原营长范小冬更是能文能武的典范,凭借卓越的军事素养与管理才能,从三营升任一总站付参谋长,又调任二总站当主任,直至成为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转办主任,每一步晋升都见证着他的担当与作为。
图为:书法家徐建韵教导员在挥毫泼墨
时任教导员徐建韵堪称军中“多面手”,他不仅能在训练场上运筹帷幄,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惊艳众人。带领全营斩获总站篮球、足球赛事桂冠,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拔得头筹,新闻报道板报评比屡获佳绩。如今他更是以精湛的书法造诣闻名,成了知名书法家,在书法中展现军人情怀,并创立了广东省沂蒙文化书画院,致力于宣传红色文化,将军旅生涯的豪情壮志融入笔端,在艺术天地绽放光彩。
在三营,优秀者从不是孤星闪耀。时任连长邹江南、指导员孙扬,以扎实的带兵能力铸就巾帼英雄连队;分队长杨玲以及我的战友们:薛清、韩静、尚婷、杨健、张俊霞、邓素莲......,无论是扎根军营建功立业,还是转业退任投身地方建设,都以三营赋予的坚韧品格与过硬本领,在新的征程上开疆拓土,将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绘就出属于三营人的荣光画卷。
图为:军区政委看望女兵并合影留念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昔日的三营或许已成为记忆中的坐标,但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官兵,都如星火散落四方,在不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值此八一之际,谨以此文致敬我的战友们——无论身在何处,你们都是最耀眼的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