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条穿越武陵山区的银色轨道,在襄渝铁路末端团结村画上一个圈,伸出一条曲线,环绕重庆枢纽,一跨嘉陵江(井口特大桥),二跨长江(长寿特大桥),三跨乌江(涪陵、黄草、彭水大桥),一头扎进武陵山涧,穿越酉秀黔彭,插入贵州铜仁,直抵湖南怀化。这就是20年前西部大开发首条开通的扶贫路624.5公里渝怀铁道运输线。
2005年11月23日,路局发文正式成立涪陵工务段。经过20年前的前期介入、全面交验紧张筹备,这条快速通道,犹如弦在弓上的箭,一触即发……
2006年1月7日,那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日子。涪陵工务段迎来第一批涪工人。来自川渝黔5个工务段的首批调入渝怀新线的237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淌着依依不舍的热泪,告别家人,扛着行囊跨入了渝怀线,进驻涪陵工务段井口至秀山426.7公里沿线60个班组。占90%的新线职工家居重庆市境内和川渝周边区县,大多是八、九十年代顶替或轮换父母背井离乡,一干就是一二十年。20年前的今天,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支援新线建设。
调入新线前,原遵义工务段年轻工长雷玉刚(段十佳“十年创业标兵”)、蔺秀敏(段十佳“十年创业标兵”)、贵阳工务段张斌、张网俩兄弟和好几个弟兄,先前了解到渝怀新线是国家I级干线,单线预留增建复线条件,最大限制坡度6‰,加力坡度1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200米,困难地段800米,近期时速120公里,远期时速180公里。弟兄们充满浓厚的感情,驱车沿着家门前的渝怀线考察后感慨万千:“我们在铁路干了10多年,还是首次看到科技含量有这么高,线路设备有这么先进的快速铁路!”他们告诉我,尽管沿线许多工区环境偏僻,既无家属住房,也无生活设施,还有12个小站没有工区生产房,只得租住农舍。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立下誓言:愿与渝怀新线共患难!
刚进入新线的时候,由于生产住房紧缺,先前同职工一道进入新线的29户家属,只能勉强挤进狭窄的单身宿舍,2月初,又有64户家属陆续迁进。5月初,243名劳务派遣工将分配沿线工区,跟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生产住房雪上加霜。秀山站区3个工务工区的6户家属为了腾出单身宿舍,车间主任陈雪峰(段十佳“十年创业标兵”)一声令下,6户家属含泪搬出单身宿舍,自己掏钱租房,让分来的30名劳务派遣工顺利入住。
磨溪、白涛、白马、中咀、黄草场、郁山、干溪沟、长潭沟、鱼泉巡养工区是全段最偏僻,奖金系数倾斜最高的四类班组,买米买菜要到相距10多公里外的场镇购买,许多工区只好委托条件好的相邻工区朋友,用路用车捎带。
高安树(段十佳“十年创业标兵”)、何建,分别是长潭沟、鱼泉巡养工区工长,他俩既是綦江老乡,又是在綦江工务段干过的同窗,他俩分别说服妻子,一同扎进条件最艰苦、环境最偏僻的工区,妻子一边看守“圆梁山”隧道,一边协助丈夫的工作,双双扎根新线干一辈子。
高安树,高中文化,43岁,身材清瘦,体重不足100斤,在工务战线摸爬滚打了33年,从内昆线二道桥工区调入渝怀线,2006年5月,又从酉阳巡养工区调任长潭沟工区工长。长潭沟工区坐落在圆梁山“大板溪”1、2号隧道口之间,夹在中间那段40米长的明山线路,号称渝怀线上的“一线天”。为了扎根长潭沟,他作通妻子工作,抛下心爱的儿子,托付给老人照看,一同扎进工区看守“圆梁山”隧道。高工长带领工区8名弟兄摸爬滚打在线路上,线路大机捣、设备大整治和每月2次轨检车任务,月月完成优良,职工们到手的生产奖拿得手痒。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老家读初中的儿子挂念,多次打电话呼喊,“爸爸,你为什么不回来呀?”“儿子,爸爸工作忙,忙完工作一定回来看你。”高工长带着一丝牵挂的思语安慰儿子。20年过去,高工长儿子通过部队锻炼,像老爸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车务职工。
为了稳定队伍,高工长动了不少脑筋,在工区背后的圆梁山上喂养了一大群“白洛克”跑山鸡,每天清晨出工前,听到高工长一声哨响,数百只跑山鸡从四面八方飞来,围着高工长啄食包谷米,啄完后,又“噼噼噗噗”飞回大山里。工区职工们说,“这些跑山鸡与高工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们只认高工长,只要高工长一声呼唤,全部从大山里飞回来,守着高工长要吃的,它们不仅会上树,每月还生产上千只鸡蛋呢。到了晚上,全都飞在树桠上过夜。”喂养这些鸡,高工长自掏腰包,每年花销上千块,在当地老乡家买来数千斤包谷米,换来年产上千只跑山鸡,上万只土鸡蛋,工区食堂顿顿有蛋吃,天天有土鸡汤喝,职工们都舍不得离开长潭沟了。2012年2月,49岁的高工长转战南涪线,在南川线路工区工长岗位上继续奋战余生,已在9年前光荣退休。20年过去,高工长与他的那群“白洛克”跑山鸡在长潭沟作伴的6个年头,始终无法让我淡忘。何建,重庆綦江区人,44岁,1米68的个头,中技文化,方正的脸颊,中共党员,从川黔线七龙星养路工区调来,从未当过工长的他,在渝怀新线工班长紧缺的情况下,挑起鱼泉巡养工区工长的担子。工区桥多隧道多,桥隧首尾相连,由于桥隧两端路基软硬不均,沉落量大,线路水平无法稳定,管内13公里线路,月均添乘反馈的水平、三角坑、方向超限多达40多处。在线路问题多、养护困难、人手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他虚心向友邻工长请教,根据友邻工长传授的方法对照养护,反复摸索,很快掌握了线路养护方法和处理病害的诀窍。每天天亮出门,干到日落归,带领2名职工3名劳务工,硬是苦战2个多月,把身上磨掉一层皮,终于扭转了线路质量差的被动局面。何工长像伴随渝怀线开通入路的涪工人一样,在鱼泉线路工区一干就是18年,现任段材料工区工长,为实现涪工人的美好愿景,无怨无悔。
张云忠、杨昌翔,当年干溪沟、小浩巡养工区副工长,他俩同年同月同日生,都是弱冠之年的小青年,中等个头,共青团员,中技文化,同在自贡工务段调入渝怀线,同在西南交大函授大专学习,同在3月11日调入不同的车间工区担任副工长。
张云忠,重庆綦江区人,1米71,父亲20年前在原綦江工务段镇紫街养路工区任线路工时,身患绝症英年早逝。调入新线时,小张分在段部门口的涪陵线路巡养工区。3月初,12个新开工区上人,先前分在45个线桥路工区的197名职工面临岗位大调整,从每个工区调走一半到租房开站的班组。时任劳资负责人的我找到小张,劝他到干溪沟巡养工区去。小张用湿润的眼眶看着我,“熊科,干溪沟太偏僻了,回家不方便,女朋友不准我离开涪陵,不然的话,她会分手的。”“小张啊,去吧,到偏僻的地方去锻炼,去协助工长工作,去体现人生价值!”小张振着精神,用手擦掉眼泪,到干溪沟走马上任,挑起副工长担子。后来我在通勤车上碰见他,他主动对我说,“这里很好,我已经习惯了,这里人顺、心顺、工作顺,请熊科放心!”我问及他女朋友的事,他没有回答,过了许久,才从他嘴角挤出2个字:“吹了。”很快,他又补充道,“现在我有了新的女朋友,是重庆的。”在渝怀线上这些年,小张已从中专学历通过西南交大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由高级工考取为技师,2008年调任黔江轨检工区工长,并在重庆安了家,2014年调任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2018年调任重庆工电段值班调度员。
杨昌翔,3月11日调入小浩线路巡养工区当副工长,同弟兄们一样,勤奋好学,一边带领大伙在13公里线路上摸爬滚打,一边参加西南交大函授大专学习,2007年3月调入泔溪线路巡养工区任班长,从中专学历通过西南交大函授学习取得大专文凭,10年前任秀山线路综合工区班长,2018年调轨道公司养护地铁线路。
细沙、鱼泉、长潭沟是全线最偏僻、环境最艰苦的工区,3名工长为了全身心投入线路上,把妻子请到工区当起隧道看守工,当起工长的贤内助。原细沙线路巡养工区地处鱼泉、长潭沟之间,是渝怀线独一无二条件最偏僻、环境最艰苦的工区,管辖“圆梁山”“旗号岭”10余公里隧道线路和不到500米的一段明山线路,鱼泉下车穿越“旗号岭”隧道5公里,要步行一两个小时。
袁志明是细沙线路巡养工区工长,一人撑起2座隧道,带领2名劳务工和3名新分不久的退伍军人,每月轨检车成绩名列全段第一。尽管细沙工区已经不复存在,线路划归鱼泉线路工区养护,这段线路静动态质量仍然跃居榜首。

何流,年近半百,1米7的身板,中共党员,重庆涪陵人,高中毕业考入昆明中专运校攻读2年线路专业,1998年8月分在原安顺工务段贵昆铁路二道岩工区干了半年线路工,又调到青冈岭工区干了1年线路工后,返回二道岩当了3个月副工长,又调到小冲头工区干了半年副工长,再调到茨冲养路工区干了6年工长后跨入的渝怀新线。20年前的新年刚过,小何挎着行囊和2位同在原安顺工务段工作的老乡,带着“团结、敬业、奉献、实干”的安工精神,一起步入渝怀线麻旺线路巡养工区,挑起工区工长的担子。小何把大伙拧成一股绳,拉成一盘弓,同拉同放。新线开通运营后,线路几何尺寸变化大,月均检查发现处理水平、三角坑、轨距等超限多达30余处,小何天天带领弟兄们勤检细修,全身心扑在线路上,就连妻子生产也没回家,把管辖15公里正站线薅刨得滚瓜烂熟。
妻子临产前,母亲打来电话催儿子回家,“世红快生了,你真放得下心呀?”“妈,我工作忙,儿子拜托你老人家了,小红会理解的。”小何按捺住愧疚的心情对母亲说,“等宝宝满月后,我再抽空回家谢罪!”1月20日,妻子生了个“千金”,取名“何渝黔”,小何告诉我,“女儿怀在贵州,生在重庆,取这个名字有着特殊意义。”硬是等女儿满月后,小何才回家看望了妻女。
小何是工区的电脑高手,工区各种管理制度、内业资料、台帐、人员结构、生产日月计划、安排总结等,全部实现了电脑管理,把工区管理得有头有序。8月中下旬,车间安排线路设备秋检,小何首当其冲,配合车间和秀山巡养工区的胡道斌暴晒18个太阳,把车间管内98公里正线、21公里站线、66组道岔、59个曲线各种型号的轨枕、曲线坡度、超高、站线类型、连接零配件等设备,现场核对,记录在案,归类整理,建立上万组电脑数据……渝怀线上这20年,小何变化最快,2006年9月调到段党办助勤,2007年3月,以优异成绩从麻旺线路巡养工区工长岗位招聘考入段党委组织助理员岗位,先后调任秀山线路车间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重庆北线路车间副主任、武隆线路车间主任,涪陵线路维修车间主任,着实让小何的才华在渝怀线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车间主任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谢队,名常华,四川武胜县人,原秀山线路机械化工队队长,中共党员,1米71的个头,步入42个春秋,正是血气方刚充满朝气的季节,2006年3月11日,从鱼泉工区线路工,调任秀山线路机械化工队副队长,当年6月提拔为队长,队里的年轻人都亲切地叫他谢队。
1991年12月,谢队顶替父亲跨入重庆工务段小南海大桥工区,与桥梁养护机械打了10年交道后,先后到江津桥隧工区和古家沱养路工区,与线桥养护机械摸爬滚打了4年,再调到江津线路机械化工队滚打了1年,谢队独到的天分和他的眼灵手巧,先后带出10多名起道机、捣固机、收碴机、涂油机手。作为半路出家的谢队知道,自己对线路知识欠缺,还得从头学起。而今迈步从头越,他尽管调入渝怀线在鱼泉巡养工区呆了7天,时间虽短,但在工长赵飞那里学了不少线路上的东西。每天晚上请赵工长教,白天对照学到的知识揣摩,不懂的地方再用手机问。
2月初,直冲式捣固机、门式起道机、液压捣固机、软轴捣固机、涂油机等各种养路机械陆续到位。刚调入工队的8名职工没有一人懂养路机械,更何况分来的28名劳务派遣工更是陌生。没有一支过硬的能全面掌握机械化施工技能的队伍,要想完成车间98公里正线、21公里站线、66组道岔的机械化养护任务谈何容易。
在车间缺乏技术人才的情况下,谢队毛遂自荐,从鱼泉巡养工区调到了机工队。尽管自己对起拨道陌生,在工作中不耻下问,虚心向车间陈主任、秀山巡养工区工长蔺秀敏、原机工队长李洪卫学习,向他们学习渝怀新线“检、养、修”分开的新知识。
“要想打胜仗,还得先练兵。”谢队根据多年掌握的机械化作业经验,制定出《线路机械化作业培训教材》,当起了教官,花了2天时间,给大家讲各种机械的性能、操作、保养、施工作业、发现异常声响、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大伙不同的特点,选择重点人头,培养机械操作复合型人才。
谢队既是指挥员,又是教练,充分利用现场施工作业的机会,手把手地教,一个一个地带,通过3个多月的强化培训,硬是在28名劳务工中,培养出16名能够熟练掌握现有养路机械的操作手。
费桂波、喻波、彭斌,20出头,都是秀山当地招来的农民劳务派遣工,费桂波和喻波是职高生,彭斌是初中生,喻波是转业军人,他们虽然文化不高,但学得如痴如醉,挨过谢队多少次骂,受过谢队多少次“刁难”,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硬是从谢队手里“偷”走了现有机械设备修理、维护、保养、操作的手艺。费桂波、彭斌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机械操作手和机修手;喻波成为最棒的起道机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挨点骂值得,挨了谢队的骂,我们学到了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犹如《红高粱》中唱的“喝了咱的酒……”如醉如痴。
队伍带出后,谢队如鱼得水,浑身使不完得是劲,带领大伙冲锋陷阵,与高温、酷暑抗争,先后完成车间管内线路机械化捣固作业98公里,清理测沟、清除路肩杂草80公里;完成21公里站线钢轨接头倒轮和直轨处理钢轨死弯608处;完成66组道岔钢轨铗板螺栓、轨枕扣件螺栓、道岔各种连接螺栓机械化涂油……由于他技术精湛,先后考取线路技师、高级技师、车间施工员,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20年,谢常华从桥路工到线路工,线路高级工到高级技师,线路工班长到“十佳工班长”、车间施工员,展示了涪工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了年轻人走过的成才之路。6年前,已调任成都工务大修段换轨换岔五车间副主任。梁勇义,重庆铜梁县土桥镇新房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75米的个头,修长的脸颊,刚过45个春秋,已是驰骋疆场14年、在千里铁道线上从事线路养护15个年头的老兵。多年部队生涯练就的刚烈、火爆的性格,风风火火、勇猛直前、敢于吃苦的精神,深得大伙敬佩。难怪他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自贡工务段2次荣获“先进生产者”,在涪陵工务段连续5年荣获段“先进标兵”“十佳工班长”,原所在太洪、洛碛线路工区连续多年荣获涪陵工务段“先进班组”。
2000年9月,历经12年部队生涯的梁勇义士官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工务人。一下成渝,二入内昆,先后在原重庆铁路分局成渝线永川工务段安富镇工区、自贡工务段内昆线黄土坡、二道桥、昭通北工区,扎实干了4年线路工、2年线路班长、半年线路工长。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渝怀线开通需要我,我要扎根渝怀报效家乡。”
2006年8月,这位虎臂熊腰的八尺男儿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涪陵工务段勇敢挑起太洪线路巡养工区工长的担子。刚来工区的时候,六、七号人驻扎在桥头边上的老乡房子里,弟兄们望着滔滔长江没水喝。困难面前,梁工长没有退缩,没水,带领大伙到大山里挑井水,直到2008年铁路坎下的生产房落成,通过梁工长穿针引线,带领车间书记、段主管水电工程师爬山涉水,与当地镇、村、社关键人物衔接,在铁路坎上的半山腰打沉井,地下埋设PPR管道,再在工区房顶修建一口囤水池。2009年10月18日,连续4年“望着长江挑水吃”的太洪线路工区终于饮上了自来水,一、二楼6间单身寝室盥洗间、2间楼道卫生间、厨房全部淌入压力充足的自来水,底楼卫生间“瘫痪”多年的电热水器终于派上用场。通水这天,弟兄们高高兴兴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
工区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八、九号人的吃喝拉撒,还得一手一脚去理。”
2008年8月,铁路坎下新修的生产房落成后,他带领大伙把工区家当从铁路坎上的农家租赁房搬进新居,把2间工(机)具房、工长办公室、厨房、保管室、会议室、单身寝室打理得井井有条。为了让大伙吃好喝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安全生产,他和班委商计,在当地农家请来包大姐当起炊事员。
包大姐性格开朗,心直口快,有话直说,时而流露工资低,多少带点情绪。梁勇义主动沟通,动员女朋友陪同一起交流,“上头给的炊事费每月就只有400元,我们非常理解,就看在弟兄们的份上,赏个脸,就算是对梁大哥工作的支持,大伙欢迎你。”“好,就看在梁大哥的份上,我干。”包大姐拍着胸脯揽下炊事活。大伙积极协助,同包大姐处得非常融洽,非常开心,大伙一起动手,把食堂清洁卫生保持得清清爽爽,包大姐尽心尽责,三天五茬炖猪脚、烧鸡鸭,把生活改善得有滋有味,翻开食堂生活记录:4月份,每顿中晚餐单价分别为4.85元、4.65元、4.32元、3.89元,生活质量月月有提高,伙食价格月月有下降。

工区管辖正线9.75公里,站线1.95公里,道岔6组,曲线9个,最大半径2000米,最小半径800米,曲线全长占整个正线里程的三分之二,除600米长的1座隧道外,全是明山线路。跨入工区的第一天,他就带领大伙跑遍工区每一个角落,硬是用3周时间,把管辖设备、病害特征、人员情况摸了个透彻。他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养好线路要靠人。”原有八、九号人除工、班长和3名劳务工业务相对熟练外,新分的4名退伍军人全是独生子女,体单力薄,笨手笨脚,缺乏吃苦精神。他身先士卒,言传身教,用“老兵带新兵”的方法,手把手地教,要求大伙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硬是以100%的上道率,天天带领大伙在线路上摸爬滚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自制的独轮车,带领大伙把管内7.8公里长的测沟淤泥全部彻底清除,推运弃土达120立方米,不仅提高3倍工效,而其确保了人身绝对安全。
梁工长所在的班组虽然环境最偏僻,他管理的班组却是车间、段最放心的班组,那些年间,他没有向车间叫过一声苦,讲过任何苛刻条件,职工队伍团结和睦,线路静动态质量月月名列车间前茅。今年3月,梁工长已光荣退休。
苏维寿、李洪卫、苏武利、王良、晏张铜、冯明生、于浩、罗飞、康菲、王熊、魏凌、吕英杰等一大批70、80后成人中专、退伍军人,唐宇、唐叶、王泰兴、王亚飞、裴玉成、冯超、王益民、刘志成、左春、晏涛等一大批80、90后高职大专生,伴随涪工美好愿景,响应段党委“就近安家,岗位成才”的号召,深知师傅们告慰的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深刻道理,在人生征程上奋起直追,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通过在岗函授学习,获得大专、本科文凭,通过勤学苦练,参加段、路局、总公司“安康杯”职业技能大赛夺得好成绩,成为段的“十佳职工”、“十佳工班长”、“成铁好青年”,从线路、桥路工走上工班长、车间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一批批大学生,从加盟涪陵工务段那天起,高起点,高目标,高定位,脚踏实地实现钢轨人生价值,从见习线路工、桥路工到工班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车间、科室领头羊,走上党委副书记、副段长、段长岗位。
20年风雨同舟,涪陵工务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跌宕到辉煌,在他们走过的7300多个日日夜夜,为了构建“一流涪工、幸福员工”的美好愿景,像一头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一批批涪工青年立志涪工,扎根涪工,甘与涪工共患难,伴随涪工共成长,坚守、实干、严谨、争先,尽职尽责,多少80、90后涪工青年成长为十佳工班长、十佳职工、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成铁好青年、能工巧将,先后有268名青工加入了党组织,108名青工考取技师,27名青工考取高级技师,120名青工走上工班长岗位,68名青工从工班长走上干部管理岗位,36名青工成长为涪陵工务段、重庆工电段车间、科室“领头羊”,7名青工成长为党委副书记、副段长、段长,创造了连续6年实现“安全年”,连续6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最佳成绩,为建段2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20年沧桑巨变,涪工旧貌换新颜,管辖设备、养护方式、队伍结构、生产生活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从养护普铁到普高铁混养,再回养护普铁,再到普高铁混养,许多老同志先后退休,更多的同志虽已调离,曾经的他们,一同调入渝怀线,一同奋斗共甘苦,甘洒热血写春秋,一同创造涪陵工务段的辉煌,涪陵工务段永远记住他们,他们将永远载入涪陵工务段的发展史。
最后,祝涪陵工务段20岁生日快乐!0年沧桑巨变,涪工旧貌换新颜,管辖设备、养护方式、队伍结构、生产生活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从养护普铁到普高铁混养,再回养护普铁,再到普高铁混养,许多老同志先后退休,更多的同志虽已调离,曾经的他们,一同调入渝怀线,一同奋斗共甘苦,甘洒热血写春秋,一同创造涪陵工务段的辉煌,涪陵工务段永远记住他们,他们将永远载入涪陵工务段的发展史。
最后,祝涪陵工务段2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