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看到算盘了,更别说听它噼里啪啦的欢快话语声了。在父母床底边,偶然发现一把早年我家用过的19柱木框算盘,这项演绎了中国千年风雅的计算工具,浑身蒙尘仿佛被时间遗忘,在现实生活中也似乎“销声匿迹”了。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老师按照教学安排,将一把夸张型的毛柱大算盘教具挂在黑板上,先教学生准确背诵珠算加减法口诀,再在大算盘上示范,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打着珠算最基础的“666”,学生们在自己的小算盘上僵硬地学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好不容易挨到放学,心里总算松了口气,我把算盘和书包一道挎在肩膀上,欢快地跑回家,不料读私塾并经商出身的祖父“责无旁贷”地检查并给我复习珠算课程。和老师一样给我讲授中指指挥中梁上珠和顶珠的上下,一个上珠代表“5”,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负责中梁下珠和底珠的上下,每个珠子代表“1”。
他老人家不厌其烦地讲着并给我示范,我却因贪玩似听非听,佯装打瞌睡,甚至小伙伴一邀便跑到“九霄云外”。祖父见我如此“不可教”,非常气愤,把手高高举起(想打我),又轻轻落下(始终没打),眼里噙着泪花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你这伢崽,算盘是几千年来做生意的主要计算工具,有道是‘一把算盘闯天下’,不管什么时候、在哪里,算盘学好了总没有坏处。”放暑假了,我每天心不在焉被逼坐在桌前背着珠算口诀,如此这般地用三个指头练着“666”,祖父还每天给我出习作题,以便第二天检查。当我说出“口里念着口诀,手里不听使唤”的困惑时,祖父“传真艺’了——口诀要在心里念,手、眼要集中在珠子上,熟能生巧,右手还要拿着笔。
不知是祖父的谆谆教诲开启了心智,还是我确实用功,随着祖父循序渐进的口传心授手教,珠算加减乘除法口诀,“5050”(即从1加到100之和);很大数字的加减法;珠算顶珠和底珠的应用;乘法的留头乘、去尾乘;除法的九归;还学着祖父的样用五个指头捏住下珠和算盘框把“子”清理干净……我跑出去玩的次数明显减少。虽然打得特别慢,但指法还算准确。一粒粒算盘珠子就像一个个和谐美妙的音符,和那数千年的运算法则一道逐步融入我的生活;我那同步“工作”的三个指头每天和算盘珠子一道欢快地跳跃着,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着实喜欢上了珠算。每天早上起床后先练一小时指法和速度才吃早饭……冥冥中,算盘似乎注定我安身立命的职业方向。转眼高中毕业了,我招工到商业系统站柜台,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培训珠算。
当我重拾算盘,背诵着九九归一、三一三十一、四一二十二、六四六十四时,好像找到灵魂深处的归宿感,边按指导老师的要求练着指法(速度)-20秒打完“666”,90秒打完“5050”,边思考着富有生活哲理的乘、除法:二一添作五,指的是“十”两人平分,一人一半;三-三十一,即“十”三个人分除不尽,商是三还余一……这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回家休假,我在祖父面前“炫耀”我们现在主要学三位数以上的乘法,如“999x999”,祖父要我算给他看(过程),我连忙扒出“998001”的答案(因我记得这个得数);他担心我蒙混过关,抑或是怕我“固步自封”,祖父活像个老学究,在老花镜下用眼斜乜着我,“莫还冇站柜台算盘就‘回了潮’”。他用心良苦,改个数字变着法子来考我,如“989x998”,这可真难住了我,好几次才算出两数相乘的积为“987022”,但也更加激励我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在柜台上,我一有空就练着指法和速度,以至于后来在实际工作和商业系统应知应会考试中我都能应对自如并名列前茅。后来,我考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湖南开办的新闻专业,毕业后无论在报社还是在政协工作都是从事文字工作。自然离开了柜台,也告别了算盘。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算盘生涯”,常记起在布疋柜时,一位老太太做了外婆,需给外孙做毛毛衣(毛毛裤、里子面子如何搭配、还有包片),我一边“盘算”哪种布料既便宜又美观,哪种布料较柔软适合婴儿穿,如每米5.97元的红阳绸,每件毛毛衣只有2尺5,我必须先用5.97除以3(尺),得每尺1.99元再乘以2尺5,如此这般,老太太所需的布料摆了一柜台,我逐一算出每块布料多少钱,用粉笔标注在布上,然后所有布料相加总数是多少钱。老太太逢人便夸我是个好女孩,“我撕布她都为我划划算算,200块钱买得满堂红,算盘可以顶在脑壳上打……”再后来,去商店、超市购物都很难见到算盘了,收银台上,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算器和电脑等现代文明;现在,甚至手机和电话机上都有计算功能了。只是过去算账是摆在桌面上,现在一色的“暗箱操作”。但这更让我怀念伴随我多年的算盘,怀念我的祖父及祖父教我的那段美好时光。
我把算盘拭擦干净,抚摸着它的梁(柱)、档、框,还有当年祖父教我时贴的个位数记号,“复习”着打了无数遍的“666”和“5050”,一把普通的算盘,看似没有生命,但在我心中它最富于生命力。我仿佛听到了时光的一声叹息,它却依旧是一幅儒雅的笑容。虽然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演进,算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我看来,它不光是算几个数字,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拆射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它曾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过卓越贡献。
最漫长的白昼降至,
北半球最长的白天。
有你相伴,即是美好。
夏至 / 诗与盛夏的美好
六月的炙热,叫嚣着诗与盛夏
目光如炬,忘川星辰
午后的小憩,是我爱夏天的理由
最漫长的白昼降至,北半球最长的白天
有你相伴,即是美好
夏至 / 诗与盛夏的美好
六月的炙热,叫嚣着诗与盛夏
目光如炬,忘川星辰
午后的小憩,是我爱夏天的理由
最漫长的白昼降至,北半球最长的白天
有你相伴,即是美好
夏至 / 诗与盛夏的美好
六月的炙热,叫嚣着诗与盛夏
目光如炬,忘川星辰
午后的小憩,是我爱夏天的理由
最漫长的白昼降至,北半球最长的白天
有你相伴,即是美好
于是,我用这些不成文字的文字,记载自己对珠算时代的留恋和对过去沸腾生活的告白。我想,传承这项传统文化,我将尽我所能传给我的后人,就像我的祖父传给我一样;我又想,珠算文化和音乐文化一样,应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应走出国门,向世界昭示并共享这份古老文明;我还想,如果央视主流媒体能像组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那样,传承这项传统文化,那么发明珠算的春秋时期的隶首先生一定会含笑九泉!(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