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老旧社区焕新颜——穗园社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
走进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穗园社区,整洁的道路、有序的交通、热闹的活动场所,处处展现着这个老旧社区的新气象。近年来,穗园社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
央视点赞的"隔离护栏方案"诞生记
穗园社区东街曾经人车混行,安全隐患突出。由于涉及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职责,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社区党委主动作为,联合天河区人大代表林泽波、郑少琼、吕明亮等,先后召开12场群众协商会,收集意见建议387条,最终形成了增设隔离护栏、拓宽人行步道的微改造方案。如今,这条道路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还惠及周边幼儿园及小学师生千余人。这一案例被评为省、市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机制创新:"三张清单"精准对接34家共建单位资源
穗园社区创新建立“大党委+人大联络站”机制、“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机制,精准配对社区痛点,联合法院、检察院、省文联等34家共建单位,搭建起资源共享平台。针对社区长者需求,链接广州图书馆资源开展“银龄阅读”活动;紧盯社区治理新形势新情况,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做到群众有所呼、工作就有所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民意码上说”小程序随时联系社区群众,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好资源为民办实事,累计办结居民诉求46件。
27支党群服务队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一年来解决了22项民生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孙明芳说:“通过建立需求收集、民主协商、项目落实、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我们实现了精准服务。”
银发先锋助力社区治理
在穗园社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穗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丰富多彩,建成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常年满座,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秦兆年坚持在这里开设科普讲座,三年来已举办102场,吸引居民数千人次;由退休党员池朝兴、陈万鹏、刘德谦等组成的“银发护卫队”风雨无阻护送学生上学放学。退休党员陈予欢 、陈万鹏、王俊康、陈绍康、胡友信、胡伟京多次主讲党课,主持讲党史讲党课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推进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给大家带来一场场精神盛宴。“这些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们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穗园社区党委书记孙明芳由衷地点赞。
民生温度:微改造催生2个口袋公园、7张乒乓球台
穗园社区通过积极推动小区微改造,盘活闲置空间,新建了2个口袋公园、7张乒乓球台,修缮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完善文艺体育活动配套设施,满足居民健身休闲需求。
穗园社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道路整洁,居民出行方便。社区颐康服务站,面向辖内60岁及以上长者提供养老服务向导、助餐配餐、生活照料、文体教育、日间托管等居家养老服务。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现在社区环境好了,活动多了,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
孙明芳书记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法
穗园社区党委书记孙明芳表示,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深化“垃圾分类我先行”站桶引导行动和“邻里守望相助”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在“民生微实事”落实上取得新成绩,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广州市先进党组织,穗园社区党委的创新实践探索,以党建创新的“绣花功夫”贯穿社区治理,精准服务民生,展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绣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广州社区治理的新图景。(梁子大)
下图:召开群众协商会研究穗园东街微改造
下图:区交警、街道城管办、居委会联合整治穗园东街
下图:穗园东街整治前状况
下图:穗园东街微改造后
下图:穗园社区开展校园学生出行秩序维护行动
穗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丰富多彩,下图为退休党员陈万鹏主讲党课
下图:穗园社区居民在打乒乓球等健身运动
下图:穗园社区口袋公园现一角(一)
下图:穗园社区口袋公园现一角(二)
下图:穗园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现场
下图:穗园社区志愿服务队举办篮球兴趣课堂,向小朋友传授球技
通联: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梁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