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瓮里静泓
文/安延
农历五月初,早晚依然浸凉,日间大多躁热。一年中,这是难得的凉热均沾的一段夏令时光。闲暇之际,我在院里浇浇花,顺便也往几个瓮里添添水。
说来叫人见笑,那瓮,原是家中盛放粮食的旧瓮。因时代汰弃,这些闲置的旧物被捣来捣去总不知如何安置才好。常言道:成物不可毁。这话终归有一定道理。实在没处弄,我就在庭院左右两侧各放了俩瓮。右侧的俩,我把它半埋在土里,一大截在地下,少部分露在地上。瓮里多半截填上肥土,趁春暖在瓮里种了荷藕。
兴许器物有知荷藕通灵,那年夏天,庭院右侧的花草丛中,一如人愿地荡起了碧荷的雅韵,轻风一吹,满院莲花的清芳。
庭院左侧,依着东厢前的台阶,一北一南也放了俩瓮。台阶前有三棵枝叶扶疏的树,自北而南一棵玉兰,一棵榆叶梅,一棵苹果。俩瓮就厝置在树荫下。瓮里同样填了一大截肥土,其中一个瓮里也种了荷藕。可能因为树荫下缺少光照,瓮中荷花远不如院西侧的荷花茂盛。
另一个瓮中放了一块一尺多高的吸水石,这吸水石只有一小部分露在水面上。由于长时间受水的浸润,凸兀如峰的石头上居然长了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草。后来,我把从河滩上捡来的颜色不一的小石摆在吸水石上的小草丛里。于是,瓮中的水,水中的石,石上的小草彩石,它们互融一体成就了一处小小的庭院风景。
自然界的生灵无不具足生存智慧。庭院中的水瓮,很快成了喜鹊、斑鸠、麻雀等鸟儿们的饮水地。每天,一拨一拨的鸟儿总悄悄飞到瓮边来饮水。自然的蒸发加上鸟儿饮用,隔三差五地要往瓮中加一些水。
那日傍晚,我给缺水的花浇了水,随后往瓮中补水。细长的软水管一头儿接到自来水龙头上,我握着水管这一头儿,静静看着清水向瓮中流注。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无意间我竟看见一条极小的仔鱼正逐着瓮中渐渐上浸的水痕嬉戏。偶然的发现使我顿觉惊愕,我不明白,这瓮里怎么就生了仔鱼。
补完水,关闭了水龙头,我到另外几个瓮前细看,别的瓮里除了清水与荷藕并不见一条小鱼。
次日天气晴好。午后三点多,太阳西倾,明艳的阳光恰巧斜照着树下的瓮。瓮水澄澈如镜,水上裸露的吸水石,吸水石上的小草及草中的彩色小石,都异样的灿烂。水下的石头和石头上绒绒的藻类尽皆清晰可见。此时,我才发现,瓮水中竟然有许多的仔鱼。这些仔鱼,小的长约半公分,大点儿的只不过一公分。水那样澄明宁静,鱼那样自如悠然。默然注视着它们,心中依然惊诧:庭院边侧树荫下,偏僻幽寂而冷落的旧翁里,居然潜翳着一处幽娟冲谧的清泓。
这翁这水,使我想起唐人吴筠“恬夷宇宙泰,焕朗天光徹。”的诗句;想起范仲淹“进则持坚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淪草泽以忘忧。”的人生情怀;想起了老子“清静恬和,人之性也。”的显说……
立在瓮傍我独自遐思:一边,是红尘滚滚熙攘喧器的人世。一边,是僻隐斜照里澄明幽寂、恬漠悠然的小鱼所住的净清水域。宇宙宏大,芸芸众生。也许,不同的生灵,都各自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
作者简介:安延,本名刘志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任泽区诗词协会理事,海棠诗社顾问。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0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