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6日晚,雨过天晴,夏日的昆明翠湖宛如一颗镶嵌在春城大地的璀璨明珠,湖面波光潋滟,岸边垂柳轻拂,似是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孟国泰先生与山西优雅教育负责人崔晋博先生及其夫人相约于此,共进晚餐。一场围绕“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深度探讨,在这充满诗意与文化底蕴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破旧立新:学习模式的革新对话
席间,孟国泰先生与崔晋博夫妇聚焦于“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快乐学习与苦拼学习”这两组对比鲜明的概念。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常常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课堂成了知识的“倾倒场”,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动力。这种被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而主动学习则截然不同,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主动获取知识。就像小孩子玩游戏,没人刻意教导,他们却能在偷偷摸摸的探索中熟练掌握游戏规则,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样,游泳也是如此,孩子们在水里自由扑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游泳。这种“玩即学”“游即学”的现象,生动地诠释了主动学习的魅力。当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源于内心的兴趣和热爱,学生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快乐学习与苦拼学习,也是讨论的重点。苦拼学习模式下,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日夜埋头苦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且痛苦不堪。而快乐学习则倡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热情。当学习与快乐相伴,学生会更愿意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主动”加上“快乐”,就如同为学生的学习之旅装上了强劲的引擎,让他们如虎添翼,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
学以致教:在实践中锤炼能力
“学习是为了教”,这一观点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教育的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孟国泰先生分享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家从未到过云南的人,孩子要陪爸爸妈妈去参观云南讲武堂。为了当好讲解员,孩子自己在网络上现学讲武堂的历史知识,然后讲给爸妈听。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对云南讲武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效果比听导游讲十遍还要好。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准备讲解的过程中,锻炼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学以致教”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学习中单纯接受知识的局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担起“教”的责任。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深入思考知识的内涵,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表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跳出局限:洞察教育本质
“不识教育真面目,只缘身在教山中”,孟国泰先生的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沉浸在传统教育思维中的人们。我们往往被现有的教育模式和观念所束缚,难以看清教育的真正本质。而云南讲武堂和西南联大,一武一文,却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云南讲武堂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西南联大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汇聚了一批顶尖的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了大批国之栋梁,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们的成功,或许就在于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成长。
缅怀先驱:汲取精神力量
晚餐结束后,他们来到聂耳塑像前留影。聂耳,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用他的音乐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站在聂耳塑像前,我们缅怀这位先驱,感受着他所代表的爱国精神和艺术魅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从聂耳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力量,应该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这次在昆明翠湖畔的晚餐交谈,他们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教育的局限,以主动学习和快乐成长为核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传承中进步。让我们以聂耳等先驱为榜样,汲取精神力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
夜幕降临,翠湖的灯光渐渐亮起,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踏上了回家(宾馆)的路,心中期待着未来教育的新变革。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