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主编:王小强
副主编:李云峰 李宜普
编发:陈常河

封面设计:彦陌归
投稿请加社长微信:13114910118
六
冯金兰从公社开完会,骑着自行车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在这次公社教育组召开的各校校长、负责人会议上,主要传达了县教委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会议精神。在会上杜致礼组长强调: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各校要根据本地情况,利用秋季这个最佳时机,上午集中授课,完成教学任务,下午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例如复收地瓜、花生、大枣等。
开展这样的活动,冯金兰不熟悉,心中没底,决定重点听听迎春的意见。
最近石屋村大队部召开了由三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会计和大队全体干部参加的会议,经过研究,一致通过让周迎春任本村的民办教师。大队已经报到公社,虽然上级到目前还没有批下来,估计问题不大。
眼下周迎春很高兴,工作热情也很高。冯金兰把勒工俭学的事和她一商量,她说:“现在各生产队的大枣、柿子早已收完,让学生去复收这些很难有大的收获。咱们不如把重点放在复收地瓜和花生上。”金兰说搞复收我是门外汉,就按你的意思办。
山区的孩子大都热爱劳动,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兴高采烈。下午带了劳动工具,早早来到学校。孩子们在操场站队集合,冯金兰首先强调:这次活动,大家要听从指挥,遵守劳动纪律,任何人不能擅自行动。还有,在劳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两人不能离得太近,以免受到伤害。最后再强调一点,劳动热了不能脱衣服,防止感冒,耽误了学习。
队伍出发了。孩子们在周迎春的带领下,向田野走去。田野里花生已经收完了,地瓜也收得差不多了。只有山洼里那几个大的地块还没有收,往日绿绿的秧子已经枯萎,蔫头耷脑的变成一片黄褐色。迎春说那是生产队留下的地瓜种子,每年的立冬前几天才收。
越过一片枣林,转过一个小山包,迎春领着大家来到一个叫“二郎岭”的地方。这里土地瘠薄,由于天气干旱,地瓜秧子长得又短又瘦。地瓜结得也特别小。因此,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收的时候也不太仔细。有的苗棵,他们连刨都没刨,干脆放弃了。
金兰说在这样的地方会有收获吗?迎春说越是这样的地方.收获越多哩。
孩子们起劲地刨着,一会儿马栓手里拿着一棵地瓜秧来到金兰的跟前,根部还结了两个土豆似的地瓜:“老师看这两个‘小铃铛’。
金兰用迎春给她带来的劳动工具,也用力地刨着那干硬的土地。尽管她累得浑身是汗,竹篮里才有几块小得可怜的地瓜。她不灰心,继续起动地刨着。半下午的功夫迎春已复收了大半粪筐,足有十多斤。
太阳只有一竿子高了,冯金兰吹响了集合的哨子。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聚来。他们有的脱下了衣服,只穿着一个件秋衣。把衣服放在了粪筐里。有的背着满满的一粪筐地瓜,弯着身子吃力地走过来,他们的头上满是汗。几个小女孩头发都湿了。她们把筐里和篮里的地瓜放金兰的面前,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金兰看到孩子的满满的收获,心里很高兴。没想到山里的孩子这么能干。她让孩子们赶快穿好衣服,免得感冒。
孩子们都到齐了,金兰说:“看到了吧同学们,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创造出美。所以劳动是光荣的神圣的。我们要学习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她停了一下,继徒说道:“今天每人复收的地瓜自己背回家去,让家长切片晒干,学校到时候收地瓜干。当然学校还要研究,不同年级收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天下午,当孩子们又要出发的时候,一个学生家长来找金兰,说昨天下午孩子回家,我一眼就看到她手上磨出了两大血泡。俺可不让孩子再去遭罪了。到时候学校收多少,俺按规定交多少还不行吗?
那家长四十多岁,瘦长脸,嗓门挺大,喷得睡沫星子乱飞。见金兰没理她,便拍手打掌:“俺得娘来,孩子们这么小,不好好上学,让他们去复收什么地瓜呀?”
冯金兰耐心地向她解释:“大婶别生气,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上级号召的,不光咱们学校,全公社每个学校都一样,创造收益只是一个方面,重点是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孩子在劳动中手上磨起一个两个的血泡也是正常的,正说明他们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并无大碍,过几天就会好的。”
“你说得再好,俺也不让她去啦!俺的孩子你不心疼,俺可稀罕着哩。”那妇女摇摇的,扭着屁股蛋子走了。
迎春告诉金兰:这人姓孙,人们背地里都叫她孙坏嘴。她为人刻薄,成天在村里张家长李家短的,爱扑风捉影,搬弄是非,没事挑事,你甭理她。
勤工俭学活动照常进行,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十几天过去了,天气也凉了,同学们的收获越来越少,田野里光秃秃一片,只有一堆一堆的地瓜秧子还搭在田埂上,学校决定停止复收。
几天后,家长们车推肩扛,涌跃将孩们复收的地瓜干给学校送来。金兰和迎春早已商定:四五年级每人收二十斤。三年级每人收十五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每人收十斤。花生因复收的太少学校就不收了。这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用小平车推着满满一麻袋瓜干给学校送来,一称六十五斤。全兰就问老汉,大叔您的孩子叫什么名字?老汉说:“我儿子叫周金魁,上五年级。”
金兰说:“大叔,按规定学校应该收您二十斤,剩下的您就推回去吧。”
老人从衣袋里掏出烟斗,装上一锅烟抽着:“反正这些都是儿子自己复收的,他娘给切成瓜干晒干了,就都装来了。学校就收下吧!”
“这可不行,学校有规定,不能多收!”金兰坚持着原则说。
“谢谢老师了!”那人笑咪咪地推车走了。
这次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共收瓜干四百五十斤。一毛钱一斤卖给了村里的副业组,他们要做粉皮用。金兰让迎春从村里的代销点,给每个子买了两支铅笔,两个作业本,一块橡皮。剩下的钱由迎春保管着,并记好帐目,学校需要用钱时合理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