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与失落的弥漫
——评老男孩主席的诗作《《上海,无处安放的爱恋》
文/ 卞荔莎(美国)
老男孩主席的新作《上海,无处安放的爱恋》,是一首弥漫着浪漫和失落气息的佳作,其情感压抑着热烈、失落夹杂着痛苦。这是沉淀后的追忆;是一次情感的释放。这首诗歌,通过一系列富有上海特色的意象,编织出一幅都市爱恋的细腻画卷。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喧嚣、咖啡店拿铁的醇香温度、老唱片店的怀旧旋律、东方明珠顶端的辽阔视野,共同构建了现代与怀旧交织的上海情调。而“把爱丢在了上海”的留白式表达,更赋予了一种怅惘而富有诗意的余韵。
作者用一系列精准、具象、充满上海都市气息和生活细节的语言符号,比如南京路、拿铁、老唱片店、东方明珠顶端等,构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情感容器。这些元素是情感的载体和象征,它们共同演绎并深刻诠释了“把爱丢在了上海”这一核心主题,成功地将一种漂泊、失落、无处归属的都市情感体验,转化为一幅幅生动、具体、令人共鸣的都市情感地图。这种基于生活细节和城市符号的情感书写,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东方明珠的顶端”,这是上海的绝对地标,是高度、全景、梦想与某种“顶点”的象征。站在顶端,意味着俯瞰全城,视野开阔,但也意味着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它是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空间。那里是情感投射地:那里即是浪漫承诺的见证地(带上心爱的人去看最美的夜景)是试图抓住爱情制高点的努力(仿佛站在最高处就能让爱更稳固),但最终则成为了孤独的瞭望台,(独自一人看万家灯火,爱已不在身边)。它的“顶端”属性,暗示了这段爱恋可能曾达到某种高度(或期望达到),但终究悬空,无处扎根。最终,这份爱被“丢”在了这些场景所构成的整个上海记忆里。它们共同解释了“无处安放”的原因——爱恋渗透在城市的具体角落,却无法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真正扎根、停留。
李华敏老师的诵读,为这幅都市情感地图注入了灵魂的震颤。声音的抑扬顿挫是黄浦江的微澜,停顿的留白是弄堂深处的幽静。它放大了文字中潜藏的呼吸与心跳,让“无处安放”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萦绕耳畔、挥之不去的具体回响。每一次聆听,都像重走一遍布满记忆坐标的上海街巷,在声音的牵引下,那份失落的爱恋,从未如此清晰又如此怅惘。这不仅是一次耳朵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的共振。
南京路潮涌,咖啡香暖,曾共浮云攀碧落;老唱片声歇,黄浦月凉,终将爱意付东流。
——卞荔莎(海霞)於北美已时
金牌主播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茶韵文学诗社》《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海岸诗歌》多家平台主播。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