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8.夏午
文/林水火(福建)
知了自以为是地知了知了
我将窗帘拉上
午间醒着还是睡着
它都曾经是黑夜的故乡
是花草地成长的地方
习惯于时间刻度上的起床
拉开窗帘
心跳还在甜甜的陪伴还在
冲杯来自远方的茶
香在心间冒烟
此时
眼睛盯着窗帘的伸缩状态
动与静的轻盈身段
是倒立着
是迎合了记忆默契的柔软源头
这首《夏午》以极具生活质感的笔触,捕捉了夏日午后的微妙瞬间,将日常场景淬炼成带着温度的诗意,像一杯在午后慢慢舒展的茶,淡而有韵,细品方知其味。
一、意象:在日常褶皱里藏着诗意的微光
诗人选取的意象皆为夏午最寻常的元素 —— 聒噪的知了、拉合的窗帘、一杯远方的茶、伸缩的窗布…… 但这些 “日常碎片” 被注入了主观的感知,便有了独特的生命力。
“知了自以为是的知了知了”:以拟人化的 “自以为是” 解构蝉鸣的聒噪,没有直白的厌烦,反倒藏着一丝对夏日 “标配” 的宽容 —— 就像我们对习以为常的夏日声响,既觉喧闹,又默认它是午后的一部分。
“窗帘” 作为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从 “拉上” 到 “拉开” 再到 “盯着伸缩状态”,既是空间的分隔者(内外、明暗),也是时间的连接者:拉上时,它隔绝了外部的蝉鸣与阳光,让午间成为 “黑夜的故乡”“花草地成长的地方”(将午后的朦胧与记忆里的自然、黑夜的静谧勾连);拉开时,它又让 “时间刻度” 与 “甜甜的陪伴” 相遇;最后盯着它的 “伸缩”,则成了记忆的锚点 —— 一块普通的窗帘,在诗人眼中成了 “动与静的轻盈身段”,成了 “记忆默契的柔软源头”,日常物被赋予了情感的重量。
“冲杯来自远方的茶 / 香在心间冒烟”:“远方” 的茶自带漂泊与念想,而 “香在心间冒烟” 是通感的妙笔 —— 将嗅觉的 “香” 转化为视觉的 “烟”,让味觉的余韵有了形态,像思绪一样在心里慢慢弥散,把宁静中的微澜写得具象可触。
二、节奏:与夏午的 “慵懒肌理” 同频
全诗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节奏像夏午的阳光一样缓慢流淌,与 “醒着还是睡着” 的朦胧状态高度契合。
开篇以蝉鸣破题,是外部世界的 “动”;接着 “拉上窗帘”,转入内部空间的 “静”,一外一内,完成场景的收缩。
第二节 “习惯于时间刻度上的起床”,看似是对规律生活的提及,却被 “甜甜的陪伴”“香在心间” 软化 —— 规律的 “动” 与内心的 “静” 形成温柔的对抗,恰如夏午总在 “该起床” 与 “想再赖会儿” 的拉扯中度过。
第三节聚焦 “窗帘的伸缩状态”,将镜头拉到极致细微处,“动与静的轻盈身段”“倒立着”“柔软源头”,语言渐趋朦胧,像午后的睡意一样慢慢晕开,让读者跟着诗人的目光,从 “看” 到 “感”,最终沉入记忆的柔软里。
三、情感:藏在 “日常褶皱” 里的温柔
这首诗的情感是 “向内收” 的,没有浓烈的抒情,却在字缝里藏着对平凡瞬间的珍视。
“午间醒着还是睡着” 的混沌,是对时间流逝的钝感;“甜甜的陪伴还在” 的余温,是对亲密关系的模糊念想;“远方的茶” 的香气,是对 “别处” 的淡淡牵挂;而 “记忆默契的柔软源头”,则将所有细碎的感受收束到记忆的根处 —— 原来夏午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与自己、与过往的温柔对话。
小结
《夏午》最动人的,是诗人对 “慢” 的坚守 ——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愿意为蝉鸣停驻,为窗帘的一动一静驻足,为一杯茶的香气凝神。它像一幅淡墨画,没有浓艳的色彩,却以日常的肌理、细腻的感知,勾勒出夏午独有的慵懒与温柔,让我们想起:最珍贵的诗意,往往就藏在 “醒着还是睡着” 的片刻恍惚里,藏在 “香在心间冒烟” 的宁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