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甘英波斯湾望洋兴叹
作者:李铁
甘英是东汉名将班超的手下,曾于汉和帝时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他率领使团从新疆龟兹(库车)出发,经塔里木盆地、伊拉克、伊朗,一直到达波斯湾沿岸。这是古代中国人往西走得最远一次。然而,甘英一行到达波斯湾后,没能完成出使大秦的任务,只是望洋兴叹一番,半途折返,失望而归。
关于甘英没能继续前行的原因,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主要是甘英个人因素造成的,他缺乏探险家的勇气,遇到点困难就停止了脚步,所以没能完成他的使命。第二种说法认为,当时中东地区有战乱发生,无法保障人身安全,从而阻止了甘英西行的脚步。第三种说法认为,当时安息商人不愿意甘英去罗马,故意欺骗他们,还讲了海妖的传说,他被吓住了。
历史上有些著名学者都持第一种看法,更强调甘英的本人责任。比如,康有为就认为,甘英没往西走,是因为他胆小怕死,缺乏探险家的勇气,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康有为认为,中国近代文明之所以不发达,与甘英的怯懦表现很有关系,因为这种怯懦已经形成了传统。其他不少史学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持战乱说的学者推测,甘英本可以走陆路到达罗马,陆路更近,可能还方便些,但他没有尝试。说明当时那条路交通并不方便,一定有战乱,安全没保证,只好走海路。
但这种说法受到批驳,有人查阅了史料,认为这段时间中东地区相对和平,并没有战乱发生,说战乱阻止了他脚步并不可信。
现在,大多数学者还是持第三种看法,更强调客观,认为是当地安息人不希望甘英去罗马,所以欺骗了他。
这些学者认为,甘英是班超手下36位壮士之一,根本不怕死,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舍身精神,有关的指责未免太过分。从龟兹到波斯湾的西行路线,是甘英第一个走的,这已经很不简单,如果把责任过多归咎于甘英本人,显然是很不公平的。
安息就是原来的波斯,中国和罗马分别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安息商人处在中间,垄断了两地的贸易,靠倒卖丝绸、珍宝等商品获取暴利。中国和罗马都想直接进行丝绸和珍宝交换,摆脱安息人的垄断,甘英这次出使大秦,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因此,安息商人很担心,一旦甘英出使成功,让汉朝跟大秦直接贸易,中间商的利益就会受损。所以,他们并不想告诉甘英更方便的陆路,而是给他指了一条艰难的海路。
安息商人对甘英说,渡海西行十分艰难,要是风向不对,两年也到不了,必须准备3年的粮食。他们还吓唬甘英,给他讲了海妖的传说,说海妖能让人“思土恋慕”,有不少人因此而死。
海妖传说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在那个故事里,海妖确实有种离奇的魔力。据说她们都住在波斯湾的一个海岛上,样子有点像鸟,会像女人一样唱歌。海妖的歌声能使过往的船员着迷,不由自主就上岸听她们唱歌,听着听着,就会迷醉而死。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奥得修斯的英雄,回乡路上要经过这个海妖居住的神秘海岛。为了防止手下士兵受到海妖诱惑,他把每个士兵的耳朵都堵上了,又命令士兵把自己也绑在桅杆上。当他们经过这个神秘海岛时,果然传来海妖美妙的歌声。奥得修斯也被歌声迷惑,他大喊手下人给他松绑,把他送到岛上听歌。但士兵们耳朵都堵上了,根本什么也听不到,大家只顾一个劲地往前划船,终于走过这个可怕的地方。
甘英出身于内陆,原本没有什么海上航行知识,对安息商人夸张的描述信以为真,觉得航海实在太危险了。再加上长期远离故土,他所有的下属都思乡心切,不想再走,甘英于是决定,放弃冒险西行的计划,率使团东返。
这次出使,东汉虽没能与罗马直接接触上,但中国人却第一次到达了地中海东岸,甘英是当时走得最远的中国使臣。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