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新旧激荡的特殊时期,西学东渐的浪潮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此碰撞,战火纷飞的岁月又为艺术注入了别样的厚重。那些提笔的画家们,或以笔墨坚守文人风骨,或借画布叩问时代精神,在历史的褶皱里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印记。除齐白石、黄宾虹等艺术大家之外,还有更多不为人们熟知的民国优秀画家们,他们都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叶兴仁(1855——1939),字归耕,号山野夫,民国时期画家。叶兴仁是一位艺术造诣很深的近现代画家,尤其擅长花鸟。他笔下的鸟儿悠闲自得,站在枝头之上,鸟的毛翎根根细致可见,形态生动。整幅作品用笔凝练,画面栩栩如生,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1913年叶兴仁在上海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相识,结为挚友,并向吴昌硕大师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学习交流,艺术水平得以精进。叶兴仁民国时期便迁居香港,所以叶兴仁的作品在大陆并不多见。
张超(1871——1945),民国时期画家。其艺术创作以传统技法著称,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华滋,蔚为大观。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张超老师对绘画艺术的深入理解。中年以后的张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潜心研究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察,又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新,最后提升了自我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禄云天(1877——1942),字草云,民国时期山水画家。他自幼便展现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他深入研究古代山水画大师的作品,如范宽、李成、董源等,从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他的山水画以北宗山水为主,他善于运用刚健有力的笔触和浓墨重彩的色彩,表现出山水的雄浑和壮美。他的画面构图严谨,用笔如刀,墨色如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陈其芬(1867——1946),字二南,民国时期画家。陈其芬从小家境优渥,通琴棋书画,尤其在绘画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她的画作刚柔相济,既有男性的雄壮与力量,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与柔美。她的作品融各家传统花卉技法之长,并有所创新。她用笔酣畅,以古朴、沉着的墨色,使作品充满笔墨清趣,尤其她笔下的墨梅堪称绝技,在当时有“陈墨梅”的雅誉。
李在洲(1866——1927),字春堂。民国时期画家,擅画虎。虎被誉为百兽之王,其威猛雄健之姿,散发着王者之气。自古就有“画虎画皮难画骨”的说法。要真正捕捉到虎的神韵,精心描绘出老虎的骨骼结构、肌理驰懈以及皮毛斑纹等内外形体特征,生动地展现一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非深厚的绘画功底与独到的艺术见解不可。因此,能够真正把虎画好的艺术家,并不多见,而李在洲就是这样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并不多见。
锦庄(1867——1946),祖籍山西五台县人,民国时期画家。从 小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的一个富裕家庭,由于父亲很重视孩子的成长,小时候的锦庄便接受各类私塾教育,成年后留学日本。留学归来后曾多次随父亲来大陆,在寻根之旅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拜师学习绘画。从小在台湾没见过下雪的锦庄对中国北方的雪景非常好奇,并开始迷恋创作雪景。从此,雪景图就成为了锦庄的主要绘画风格,并在台南地区深具影响力。
凌冬如(1854——1940),字寒客,号立之,民国时期画家。因为出生在寒冬腊月,其父凌庆庵便为其取名“冬如”,正所谓人如其名,凌冬如性格纯洁高雅,一身傲骨。由于性格使然,也奠定了凌冬如脱俗、高雅的绘画风格。因为其作品清新脱俗,和自己的一身傲骨,曾一度受到一些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追捧。晚年的凌冬如尤其善画梅兰竹菊。
庾思远,字清旷,民国时期画家。庾思远自幼就有艺术天赋,年轻时的他才华横溢,并四处拜师钻研绘画。庾思远作画很有灵性,善画山水,尤其善画写意山水,他的写意山水画笔墨苍厚,意境高远,极具深意,具有独特的精神气息。庾思远的作品存世不多,但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出其非凡的绘画能力。
麦发业(1871——1942),字高远,号独客。麦发业出生于晚清,是民国著名画家,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便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艺术天赋。中年的麦发业便具有了非常深厚的绘画功底,加上其绘画之外的文化熏陶和艺术造诣,其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加散发着浓烈的文人气息。晚年的麦发业旅居台湾。
季佰川,字南湖,民国时期画家。善画古意山水,其实自古就有“作画贵有古意”的说法,在季佰川的笔下,山石、松柏,挥毫之际,涉笔成趣,天真烂漫,韵味十足。他擅长通过对意境的创造,引人入胜,画面也总是洋溢着一种清新淡雅的韵味,透过作品表达着自己的品格意趣和审美理想。
江源缘(1871——1944),字秋水,民国时期画家。从小开始学习绘画,擅画古意山水。中年的秋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笔墨运用上可谓是匠心独运,通过层层渲染与叠加,画面层次分明,营造出了极具纵深感的山水意境,将古意山水画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特点,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吴石,字千山,民国时期画家。吴石主修花鸟人物,尤其擅长画虎。吴石对绘画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令人赞叹不已,他总是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色彩,透过作品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对虎全身细致入微的刻画加上严谨写实的造型使他笔下的老虎形神刻画入木三分,尽显百兽之王的威仪。
严谨,字恒甫,民国时期画家。严谨不仅善绘画,而且书法造诣很深。他长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品构图严谨,技法精湛。严谨一生所创作的佛教题材居多,之所以创作佛教题材,主要是源于其慈善的思想。严谨从小生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其祖父和父亲均是乐善好施之人,这对严谨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子璿氏(晚清道光年间),晚清进士王祖培的夫人,子璿氏从小继承家学,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才女。清道光年间丈夫王祖培赴任陕甘学政,子璿氏随夫迁居陕西。
慕子忠(1860——1936),字禄翁,民国时期画家。慕子忠一生热爱绘画,曾留学日本,其艺术成长历程经历了早年的探索阶段、中年艺术风格形成阶段以及晚年对笔墨的提纯阶段。尤其晚年的慕子忠书法造诣很高,下笔遒劲有力、简而不空、繁而不乱。在慕子忠笔下,凡一花一叶、寸草泰石,莫不深合艺术理法,并充满了生活性和趣味感,作品简括洗练,气韵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