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诗心,释“沽名”之惑
刘龙喜
吾致仕已数载,年逾六旬有五。过去十年,每日以诗遣怀,亦欣然将拙作分享于群内。承蒙诸多文友喜爱与鼓励,心中常感荣幸。然近日有文友,言辞之间,似对吾此举有所不解。虽未直言,但隐约透露出以为吾意在显摆,甚至疑有沽名钓誉之嫌。对此,吾心虽坚,然略有不安,故欲陈肺腑之言,以解诸君疑惑。
夫人至暮年,恰似夕阳西下,虽近黄昏,然晚霞绚烂,别有一番景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语虽含一丝怅惘,然吾辈以为,晚霞之美,更胜朝晖。历经岁月沧桑,走过风雨波折,方知生活之珍贵,生命之厚重。垂暮之年,能以诗为乐,将生活过得精彩,又有何不可?吾等因共同爱好相聚,相互交流,汲取彼此之精彩,共享生活之美好,此乃人生幸事,而非显摆或沽名之举。
常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此语并非倡导虚荣与功利,而是鼓励人们心怀志向、积极进取。于吾而言,以诗展怀,恰似士兵在其“战场”上奋力拼搏,是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实现,并非为求浮名。诗歌于吾,是情感的寄托、思想的抒发,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且说沽名之人,必行欺世盗名之事,怀损人利己之心。以不实之绩,邀众人赞誉;用虚伪之态,博一时声名。然吾之诗,字字出自真心,句句凝聚深情。或感时伤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托物言志,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每一首皆倾注心血,每一篇都饱含赤诚,只为以诗会友,以情动人,岂会同于沽名之辈,以虚假言辞,图虚荣之利?每日众多文友于群中发诗,若皆被疑为沽名钓誉,实在有失公允。诸文友分享诗作,或是记录生活感悟,或是展现文学素养,皆是对诗歌热爱的表达,怎能一概而论,扣上“沽名钓誉”的帽子?此乃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应予以理解与尊重。
古之贤达,多有以诗文展志者。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浩叹,虽遭放逐,仍心系家国,其辞章熠熠生辉,传诸千古,岂是为求虚名?陶潜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佳句,远离尘嚣,坚守本心,其诗作清新自然,流芳百世,岂是为博浮名?吾虽不才,然心慕前贤,效其以诗表意,以文抒怀。所发于群中者,皆为生活之馈赠,心灵之回响,愿与众文友同享,何罪之有?
文友们以为诗发于群乃显摆之举,实乃有所误解。诗者,可传情达意,可启迪心智,可陶冶情操。如春日繁花,绽放绚烂,能悦人耳目;似夏夜清风,轻拂面庞,可沁人心脾。吾之分享,意在营造诗意之氛围,增添生活之雅趣,非为彰显自我,实欲与众文友共赴诗意之约,同探生活之美。
若君仍未释怀,吾亦不再赘言。人生苦短,尤其是暮年余生,更应珍惜时光。愿君与吾等皆能活得精彩,在各自的生活中寻得乐趣,以豁达之心面对生活,让晚年岁月绽放别样光彩。即便见解不同,亦不妨碍各自安好,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诗心可鉴,日月昭然。
个人简介:刘龙喜,网名一帆风顺。河南洛阳人,河南省古风创作研究会会长,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