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都——府河的春天
作者/千里阳
春节过去已经很久了,诗歌大道上的节日气氛依然如此,总让人仍然沉浸在节日之中。难怪春节刚过完,就有人在网上发出“年度请假休假攻略”,据说按这一攻略,把不扣薪的请休假用足了,一年可以休息190多天。这也不失为“上班族”给自己寻找开心的好理由。
府河两岸的迎春花肆意绽放,有几处节前才栽种的报春,还在坚持着最后的美丽。坡地上有几位工人正在翻地,原有的三叶草已经发绿,正准备再现早春的翠绿,却被这样翻弃了。我问绿化工人为什么,一位头也不抬,只说:“老了,换新了。”我请求接过锄头帮他翻地――我本是来这里锻炼的,做点农活,锻炼效果会更好一些――他见我熟练地用锄头,且用力稳而猛,有些赞许地说“你是当官的,就应该这样到最基层去,了解一下最下层的情况。”我摇头说“不是,不是,我是来锻炼的。”心里为自己这么多年没动过锄头还能如此顺手而自豪,工人后面的话却让人很不是滋味:“就是么,你今天这样挖上半小时,晚上睡觉一定会舒服,但会腰疼,哈哈,明天你可以在大会上讲如何到下面去了!”那位四处看看,大概是在寻找有没有他的领导,接着说:“……有理由批评下属了……啊,记者呢?没跟录像?那怎么报道呀……”我只顾挖地,用劲过大,一锄下去硬碰在一根钢筯上,震得我浑身有些发麻。“没事,钢筋,是防雷线,绕过它。”只这一会儿,我已经满头大汗,把锄头交给工人,连连擦汗。那位多言者的话还回响在耳边。
站在公园茶座边,见对岸两树李花--我问路旁翻地的两位当地人:那是什么花?人家用四川话答我,我听到的好像是李花,事实上我真的没有听懂--开得如火如荼,隔岸观花也有极妙处。回家的时候,专程去那两棵旁看了,还是认不出来是不是李花,但近处看了,却没有隔岸看花有意蕴。想一想,这并不大的公园里,目前还不是百花齐放,我所能认得出的,只有报春、迎春、海棠、玉兰等等,已经开花的还有十多种都不知名姓。世间如此之大,我所能知道的花有多少呢?由花放开想去,这世界就不可知了。渺渺小我,小何以言!
浣花溪如同玉带,缠绕着公园、杜甫草堂、省博物馆而流,有几处廊桥横跨溪流供人车通行,目前还弄不清楚都有些什么桥--大概成都人认为这桥人人都知,几乎所有这类桥上都不见有名称标识。这个季节,溪水清澈,和岸边翠绿的植物及橙黄鲜亮的迎春相遇,溪水增添了更多鲜活与生命。
园内的龙爪橡树还是那样稳重,不见一点生机。有人说,它的叶子在不知不觉中就生发了,一旦抽芽,长得特别快,不几天便大叶绽放。湖边水岸边有一片竹林、芭蕉林,林中隐掩着一间茅草屋,门口溪桥边立着一石,石上刻辛弃疾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诗句。边溪桥就是那座茅草屋,木栅门未上锁,门口一块小木牌上写着“主人不在”。我坏坏地想:要是在现时代,这不是给贼喊话吗。茅草屋周围的水塘里,水有些浑浊,像是很久没人打理了。想起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主人应该就在此园中,只是这里诗贤、诗圣、诗仙太多,他也许没有时间来这里打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