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都
——诗歌大道
作者/尕圆
初来成都时,就常听同事说浣花溪公园如何如何好。等到我收了房住进去,才知道它就在我家门口,南大门距我家步行仅10分钟。这里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院,周围不到两公里分布着武侯祠、锦里、青羊宫、百花潭、琴台路等景点。整个公园占地32.32公顷,总投资1.2亿元。建成当初,是成都市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五星级城市森林公园。
当地人说,浣花溪公园事实上是杜甫草堂的一部分,沾了草堂的光,公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充满着诗意。从南门进入公园不足百米,褚红色大理石立面,上刻孙文《挽刘道一》、鲁迅《自嘲》、闻一多《七子之歌》、毛泽东《沁园春》及于右任、邓中夏、李大钊、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现当代名人诗作,多数是作者笔迹。步入诗歌大道北行,两侧松柏树丛间,有雕塑家叶毓山“操刀”而成的“初唐四杰”、陆游、李清照、杨慎、龚自珍等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各有所思。脚下的大理石面上,镌刻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劝天公重抖擞”等千古美文佳句。北延388米,追溯到中国诗歌之源头,有巨型屈原、李白、杜甫三位顶峰级诗人雕像。
大道两侧竹林中,隐掩着“关雎恋情”“屈原涉江”“饮中八仙”等8组雕塑,展示历代诗歌典故。大道是供人边走边读的,每隔几步,总有一块小小的提醒牌,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踩踏诗文内容,但这里是旅游城市,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这里,尽管诗歌大道够宽,也许绝大多数游客并没有留意那块小小的提醒。看到千古名句以及艺术作品在人们脚下踩踏,真的于心不忍。好在公园管理人员保洁及时有效,总能在第一时间清理游客留下的污迹,但这样的方式,恐怕诗歌大道过不了几年就会变得模糊和不完整。
诗歌大道右拐,乱石铺就一条小道钻入高树林。入口处有“新诗小径”的指示牌。这一部分共有“爱情诗篇”“生命诗篇”“故乡诗篇”“叶落归根”四个主题,或地面,或异型立石,每组展示当代诗人精美动人的短诗。今天是大年三十,来这里闲游的人极少,我自一首首读它。年头岁尾,独自一人,看到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是我喜欢的诗人之一,祖籍福建永春,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转而去了台湾。这首诗,凡爱诗者都能背诵,曾成为祈祷两岸统一的代言诗。大年三十,林荫下,我这个自陇入蜀的他乡人,带着情感缓慢而出声地读完它,仿佛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读完了,泪水不由自主。抬头欲行,眼前是“叶落归根”四个大字石碑,苍劲、洪荒,在泪眼中漶漫成为父老乡亲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