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动机
青海 马学忠

我拼命写作,还经常请微友们转发编发有我习作的都市头条帖子,也许有人认为我要以此实现作家梦,成为一名作家,另外顺便以文谋生捞点外快,其实不然,文学是做人的学科,正视人生,我远远做得不够。文学是穷人的差使,好多大手笔落入穷途。我呢一穷二白,还贴上功夫,心血。
虽没有“学道深山空自老”的远大志向和坚强毅力,但留名千载确实不干身,于我而言,能温饱,有住行,足矣。写作于我,没有功名利禄的设定,没有出人头地的欲念,没有索取稿费的妄念,况且在自媒体时代也没有这个可能,没有博取眼球的图谋。我写作主要是基于下列原因:
为了自己不虚度时光,不蹉跎岁月,写作机理支持着我,文学促动我走向明天。我不通音律,口舌生疮,吐字不清,不能登大雅之堂;我自小负担超重,经常手头拮据,故而不能远游;我个性清高孤僻,不愿与人耳鬓厮磨,思来想起,符合我的唯有写作,故而以写作杜绝空谈,远离闲聊,不愿同流合污而已。窃以为,不谋永久之幸福,何其短浅!
表明心迹。我尽量让初心不受无染,立志做一个忠诚、清廉、干净之人,但常在河边走,往往事与愿违,难免做错事,说错话,所以,每每甚感无能为力时,每每甚恐陷入谬误时,便将披一时诚惶诚恐的真实心境倾吐在文字里,以表达心迹,自证清白,例《一切为你》、《我的心常被惆怅包围》、《我愿输了一生只赢您的喜悦》、《我的游访胜坐禅》等。
缅怀亲人,表达哀思。生而为人,不能忘本,但理智的健全,处事的成熟,都不会一蹴而就,“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在每一个喜庆隆重的节日里,像幽灵般跑进心里,让我再也不能像儿时那样轻狂、外露,往往是“欲语泪先流”,苦涩的笑容也难得再一展,例如《温暖的目视》、《隆冬的寒潮》、《致两位至亲》、《松柏有情常陪伴》、《让人记起就思念》、《漫漶记忆最戳心》、《我寄人间雪白头》、《总牵着扯着》、《故乡好安魂》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当前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人民因疾病、事故、灾情等原因生活困难,大多草根创业人员因资金、技术、学识、人脉等原因举步维艰,为了激励这些可敬可爱之人,便以一己之力为之鼓与呼,例如《古风新韵叹碧情——青海著名古建筑师马玉全先生的建筑生涯》、《佳禾疑云》、《佳禾的压舱石》、《占全如竹老更刚》、《老味椒麻鸡的秘笈》、《赞许的目光投巾帼》、《上藏贵人韩木四尔吉》、《迟送的锦旗》、《从商人到种植大户》、《养在深闺人未时》、《放低身段何愁无岗位》、《两股子眼泪》、《马玉文韩味炭烤诞生记》等。
为人物立传,以此坚定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他们是敬佩者值得学习的榜样,是敬佩者前行的灯塔。为此,为我心目中的这些高人立传,写出他们身上的靓点,发掘他们身上的可贵精神,激发对他们的喜爱,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追忆敢为人先的资深翻译家李华英先生》、《风勇担当的冶氏“司马迁”》、《您为何珊珊来迟》、《孝子马拜克》、《万泉堡的及时雨马二力》、《春天的追忆——纪念临夏已故大学者祁明德先生》、《春天的遥寄——纪念青海已故回族大学者马炳福先生》、《大忠,非小孝可比》、《没有绝对的你错我对——深切缅怀马炳福·塔哈阿訇》等。
传播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生活在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之间时刻发生着许多美好的故事,把这些感人的故事形成文字,分享给大家,例如《用一生珍藏的信任》。
改革开放以来,幸福的中国人,当走出国门,自豪地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把一路的幸福,把他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分享给国人,把爱国从口头转化成实际行动,把爱国的空洞说教转化成言传身教,例如《泪城麦地那》、《俯首的文明》、《沙特随笔》等。
史铁生说:“写作是一种救赎,它让我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真的如此,好多时候,写作,让我重拾失落已久的内心宁静,让我不再攀比,不再在意他人的炫耀,不再在意那些凭阴谋凭手脚得来的荣誉地位,例如《幸福是养自己的心》、《明辨座上宾》、《为了更加昂扬向上》、《以行观德》、《以穷识人》、《岂有诟病之理》等。
也许,好多人更愿意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我则不然,我通过写作,真诚地袒露自我的内心,让我不断审视和慰藉自己,以写作救赎自己,以写作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学研究生,慈善家。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为人真诚!品质感人!现为自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