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山黄草坪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渊源,
军事地位:古称"皇草坪",相传为汉代驻军牧马地,汉王刘邦曾在此练兵,并因品尝当地红果而命名"樱桃"。
地名演变: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黄草坪村并入大河坎镇,现属南郑区管辖。

自然生态
地理特征:地处汉山腹地,属冷水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梯田与溪谷交错分布。
植被资源:
现存280多棵古樱桃树群,最大树径达1.9米,被认定为汉樱桃发源地之一。
周边分布竹林、常绿阔叶林等典型秦巴山地植被。
汉山黄草坪是汉中盆地的重要区域,与中国樱桃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据记载,汉王刘邦在此地练兵时因食用野生樱桃而将其命名为“樱桃”,并逐渐成为该地区樱桃的代称。此外,黄草坪还是汉中古樱桃树群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古樱桃树群,其中最大的一棵直径达1.9米。
历史渊源
相传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汉山黄草坪驻驿练兵时,因食用当地野生红果而询问山民果实名称。当地人不知其名,刘邦尝后觉其味甜如乳汁,结合果实形似璎珠且树皮纹理似桃树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樱桃”。这一传说被收录于地方文献,并成为当地樱桃文化的起源故事。 后人将此地视为樱桃命名的发源地,并沿用“恩桃”(方言发音)作为樱桃的别称。 至今为止,汉中人仍称“樱桃”为“恩桃”。
古樱桃树群发现:
汉中黄草坪及周边区域是中华樱桃的核心分布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古樱桃树群。据2024年数据显示,当地发现根部周长超过90厘米的古樱桃树28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位于南郑区湘水镇,直径达1.9米。这些古树群落为研究樱桃品种演变提供了重要样本。
现代樱桃产业发展:
2024年成立的汉中市大樱桃产业技术协会和汉中大樱桃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黄草坪为核心区域,致力于樱桃种植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产业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在黄草坪建立大樱桃产业种质资源库。按照“优势产业+种质资源”发挥该区域优势。凭借独特气候条件,成为国内露天樱桃最早成熟的产区之一,曾获国际樱桃协会前主席卡若利的赞誉。 (王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