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场景一:服务区摊位旁(延续第一集场景三)
人物: 李勇、郝青、邱伟、凌东
时间: 白天
地点: 西安灞桥服务区摊位旁
(李勇和郝青在摊位旁继续聊着往事,邱伟和凌东在一旁静静听着)
李勇:(回忆着)由于,青哥的爷爷在成都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他自己又努力。于是,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架起了成都到广州的货物通道。
李勇:那个时候的成都荷花池市场,的确是西部的小商品、成衣等最大的服装、鞋类、帽子、雨伞等日常用品的大型批发市场。
(李勇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李勇:半年下来!青哥就在荷花池市场里,买了两间三十平米的门面,正式干起了批发服装的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是我们同学群里,第一个成为万元户的 “个体户”。
李勇:一到星期六的下午,他就会很自觉的打电话给我们几位耍得好的同学,约去 “青羊宫” 喝早茶。中午,去九眼桥吃小面、晚上去人民公园廖老妈蹄花汤店吃蹄花。
郝青:是啊!那个时候的日子,很愉快。成都市区的公路,从来就不会出现,经常性的堵车。
李勇:那个时候,赚钱,很简单!
郝青:(接过李勇的话)勇哥,你的酒量,真不行!吃三两 “跟斗酒”,就会东倒西歪的,走路不听使唤!
郝青:有一次,四两 “跟斗酒” 把你喝醉了!我想背你回家,你全身发软,简直没有办法。后来,我才打了一辆出租车,送您回到中和镇,你的家里。
(听到郝青这么一说,李勇立即不说话,闷在那里,带着惊讶的神情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
郝青:我用三万元去广州进货,然后,四万元批发出去!每天,赚一万元,很简单!那个时候,竞争也很小。
(郝青说这话时,眼里冒出来一股又一股贪婪的金光)
邱伟:(带着一脸不理解的口气,小声地问)为啥,又不继续把生意做下去呢?
李勇:不是他不做了,是他请的店员要回家生孩子,叫他拿 10 万元给她。这是他第一次想着,不做生意的第一个原因。
邱伟:(带着疑问,此刻大声地说)为啥呢?
李勇:(用非常得意的语气)这个小孩子,是郝青的。所以,这个女店员 “秋秋” 要他负责!
凌东:(用惊喜的目光看着郝青,震惊地说)哦!原来,我们的郝大师,有一段风流历史啊!
李勇:不止一段哦!
郝青:过去,没有结婚,生小孩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要受到社会、家庭和朋友们的歧视。可不像现在,不结婚也可以生娃娃!只要有钱就行!
郝青:(带着气愤的口气)正是这个娃娃,我可向街道计划生育办缴了三万元罚款呢,不然无法上户口!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万元,到现在估计可以达到 100 万吧!
李勇:“青哥” 可不管这一些,居然,叫 “秋秋” 把这个男孩子生下来。这是,青哥的第一段婚姻!
(李勇又喝了一口茶,想了想继续用讲评书的口气说)
李勇:他的老婆回老家生孩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郝青又垂涎上了隔壁卖运动服的营业员 “周燕” 妹妹!哈哈!青哥,在感情的问题上,可是过中高手!我们的所有同学即羡慕,又愤恨,青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情专家。
李勇:等到 “秋秋” 生完他的大儿子回到成都荷花池市场门市部,卖衣服的时候,“周燕” 也悄悄回到农村的家里生下了,郝青的第二个小孩子,这一回是一位女儿!
李勇:青哥,比我幸福啊!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居然有一儿一女。后来,这两位妻子闹起来了。青哥没有办法,就把他买的荷花池两个店面,一人送了一间给她们。从此,他就去峨眉山、青城山上同 “神职人员” 称兄道弟,活成了现在的书法家!
郝青:(沾沾自喜地)喂!勇哥,好汉不提当年勇!历史问题,请不要再提啦!
李勇:(话锋一转)更好笑的事情,郝青在四十岁的时候,还有一段感天动地的婚姻。据我所知,在一次去参加中学同学聚会的时候,他看上了另外一位陪女同学张敏前来参加聚会的司机,二十多岁的女助理肖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