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 来源:儒经网
李勇靠一腔热情感动了驻华阳工程兵部队的首长,借到了一只军用橡皮艇。1985年,中国探险史上的“长漂之年”因为长江是地球上唯一一条尚未有人全程漂流过的大江大河。正值壮年的成都西南交大教师尧茂书,在长江之源开始了悲壮的“伟大的最后征服”。
在尧茂书精神的鼓励下,1985年7月,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李勇的橡皮艇在成都市东门九眼桥下水开始了府河上的“漂流”。
浪很缓和,风很轻柔:从橡皮艇上四望两岸景物实在美极了!小艇划过了望江公园崇丽阁:划过了喧闹的场镇:划过了古老的渡口:划过了二十多座河心岛:划过了老榕树顺水而下与公路上的观察完全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没有少土滚滚,没有喇叭声声,府河的水虽然没有昔日的清澈但是静静的,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沉稳地流淌着。
最让李勇激动的是十八步岛。岛上绿竹如海,雀鸟鸣,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粗犷与生机。他将橡皮艇栓在河边,举起相机一阵狂拍。他钻进竹海深处。捕捉闪烁的阳光,直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汗水。后来,重返艇上,他干脆躺下。任小艇漂呵漂••.
哦,蓝天碧澄,阳光灿烂,云影飞动,小艇轻摇。这是躺在母亲怀中的感觉,这是摇篮里如梦如幻的感觉
航道已经多年没有疏浚过,河中多出了无数浅滩为了保证以后旅游者的安全,李勇详细记下了每个地方的水深、流量和流速。
河面骤然变窄。一百多米宽的河道缩成八米宽的狭窄的航道,水流湍急。这是古佛洞水闸的分水口 橡皮艇疾如离弦的箭哗地冲过浪尖在激流中冲了两个回旋,又平稳地顺流而下。
早辞九眼桥、夜宿黄龙溪,一百多里水路需一天才能漂完、半年时间里他在府河上漂了26次,有计划地进行了专项考察:收集到河面水文资料、沿河风景点、沿途乡镇及岛屿情况了解沿途群众对府河开发的建议和意见记录了上千个数据,写了几万字的笔记,拍了三千多幅照片,录下了十多盘访问磁带。
漂流中,他还对沿河一千多人进行过民意测验。他印好了一张小表格,请受访者填写:“应不应该开发府河?”“愿意用什么交通工具游览府河?船?火车?客车?”只需在表上打钩或打叉。结果,99%的人支持开发府河,90%的人愿意坐船。至今,他还珍藏着那些民意测验表。
最难忘的一次漂流是他的橡皮艇刚在华阳靠岸,有人向他打招呼说,县委书记周鸿德、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韩开明要到艇上来亲历漂流华阳到黄龙溪这段航程。
李勇忙拒绝说,不行不行,要是出了事,把“县太爷”淹死了,我脱不到爪爪。说话间,周鸿德来了,他笑着说,我的老家在苏码头,我也在府河里逮过鱼摸过虾,你敢漂到哪里,我就奉陪你到哪里!
他们一行在府河中漂流。过了苏码头和永安镇,河道中有一片浅滩他们下艇来,连推带拖,把橡皮艇拖过去。再次上艇后,周鸿德等三人坐定,李勇便把橡皮艇推向中流,中流河水湍急,强大的冲击力把小艇卷走,李勇急忙翻身上艇,慌忙中平衡没有控制好,小艇一个侧身,竞翻扣过来,把周鸿德、韩开明等甩在河中李勇大惊失色,周鸿德已经抓住了橡皮艇的绳子,游过来。四人浮水将橡皮艇拖到河边,个个如落汤鸡,李勇忙不迭地向周书记致歉,对不起三个字还没说出口,周鸿德说,你这个龟儿子娃娃,安心让我下水游一盘泳嗦。说罢.哈哈大笑:很是开心。
成都的一名记者跟踪采访李勇一同考察府河,由于不熟悉橡皮艇的重心,一上去就人仰艇翻,反应极快的李勇立即纵身跳起,一手抓住即将沉人水里的相机,一手拉住记者的手。他们游到了岸边,脱下衣物挂在树枝上晾晒,惊魂甫定的记者音感动得热泪盈眶。 (作者:谭楷 杨异 书名:双流在春天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