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泉寺记》
作者 伍达
陪北京来的客人游玉泉寺,是在一个晴好的下午。车过大津口乡藕池村,往泰山北路深处走,层峦叠嶂间露出古刹檐角,藏在山褶里的玉泉寺便入了眼。
从南门进寺,先爬几十级陡阶。山门朴素,透着沉郁古意。进了门,两棵银杏树赫然立着,躯干粗得几人合抱都抱不过来,枝桠向天空铺展,叶子绿得发亮,密得能遮大半个院子。看介绍是唐朝手植,已有一千三百多年,风吹叶动,像在说光阴的故事。
往前拾级而上是大雄宝殿。殿里供着释迦牟尼佛,金身透着安稳气象,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香案上几炷香燃着,烟气慢悠悠飘,让人心里不自觉静了。
出殿往东,见一块巨石嵌着个两三厘米的坑,形如巨脚印,便是“东佛脚”。同行人说传是如来踩下的,大家都笑,知道是传说,倒添了几分趣。
再往北是“一亩松”。树干粗壮如老龙盘卧,树冠铺得极开,覆着1.3亩地,用围栏圈着,枝叶依旧苍劲,已有八百年树龄,站在跟前能觉出沉稳的生命力。
松旁几块碑刻,最显眼的是金朝党怀英的重修题记。字迹模糊,细读知当年主持种栗子树,卖栗子便够全寺开销,这份踏实比传说更动人。
寺外新修了水库,坝上玻璃栈道架在水上,山影倒映,古刹檐角与现代栈道相映,成了幅特别的画。
夕阳西下,金光漫过山林,树叶尖闪着亮。客人说这地方好,有老物件的厚重,也有新景致的鲜活。我也觉得,绕寺一圈,没见多少雕琢,却处处是生活气息——唐朝的银杏、金朝的碑记,如今的水库栈道,都在说这里不仅是古刹,更是一代代人认真生活的见证。
下山回望,玉泉寺隐在暮色里,安安静静的,让人记在了心里。
2025年7月15日

作者简介
伍达,山东省泰安市市直机关退休干部,生于农村偏远地区,高考改变命运。参加工作42年,十余次调整工作岗位,从事过企业管理、教师、驻村干部、县、市机关综合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