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
从经典看天道人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之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资治通鉴》
译文:
不辨是非而沉迷他人赞扬是极度的昏庸,不循道理而阿谀奉承是极度的谄媚,揭示了君主昏聩与臣子谄媚的危害。
该句出自《资治通鉴·周纪》,是子思(孔伋)劝谏卫侯时所言。
原文通过对比批判两种行为:
“暗莫甚焉”:指君主不考察事情对错,仅因他人赞扬而沾沾自喜,是极致的昏聩;
“谄莫甚焉”:指臣子不顾是非曲直,一味阿谀讨好君主,是极致的谄媚。
历史警示
子思指出“君暗臣谄”将导致“民不与也”,即百姓离心,最终“国无类矣”(国家衰亡)。
现实意义:强调领导者需明辨是非、拒绝盲从赞美,下属应坚持原则而非曲意逢迎,否则会破坏组织根基。
此言论当时针对战国时期魏国(或卫国)君臣盲目附和错误决策的现象。司马光借此警示后世:名分与礼制崩坏始于上昏下谄,需以“礼”维系纲纪
逢迎是处世技巧之一,一旦成为生存之道,社会生态就会污浊不堪。
国家藉着公正,使国坚立;但收受贿赂的,使国倾覆。谄媚邻人的,是在他的脚前张开网罗。恶人因过犯而落入陷阱,而义人将会欢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