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云儒书法作品欣赏(二)
【编者按】肖云儒,本名萧雩孺,他在《背着字典去邮局》中作过解释。故而,他发表文章常署名“肖云儒”,而在书法作品署名时,常为“萧云儒”,实则同一人。萧云儒老师的书法造诣颇深,保留下来的至少有2万余幅。《纪昀清文萃》将分几期予以展出。今天展出第二期。并附有著名评论家李彬先生的专业评论《庄严杂流利 刚健含婀娜——肖云儒书法艺术赏析》一文。敬请读者品鉴欣赏!【编辑:纪昀清】
【专家点评】诗人书法家东坡先生曾云:“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确切点讲,书法正是以线条的飞动流转,排列组合所构成的富有笔情墨趣的一种抽象艺术,是造化与心灵凝结,形质与神采交融,情感与理趣汇合的律动。我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观照肖云儒书法作品的,在他那爽骏飞动的笔下,方块字的形象感与立体感神而化之,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涵容与圆润,并油然而生地构筑出一种舒畅清净的氛围,每个字都仿佛挂着一面扑扑作响的风帆,在博大的艺海里载着观众的审美心旌无羁地飘摇。这当然不是对书法艺术准确而完整的把握,也不是对书法理论透彻而新颖的归纳。但由于这些掠过心灵的观感与触动,使我静下心来对肖云儒的书法有了探索和理喻。肖云儒学书的时间并不很长,也没有系统而精深地临摹碑帖,他只是兴之所至,心骛八极,以自己对艺术的理悟和痴迷,揣摩临划,品味领略。博学和勤奋使他的书法循序渐进,日异月新,给人以欣悦与惊喜的感觉。书法固然是很传统的一门艺术,很注重功力,但传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吐故纳新、丰盈充实的流动体,非但不排斥而且要求性天化育、自然创新。在这种孜孜以求的追索中,他师古不泥,别出机杼地从传统碑帖中自然化出,从汉字本身的音、形、意着眼入手,形成了自己用笔刚柔相济,结字严谨和谐的艺术特点。肖云儒的结字畅达爽利,独具匠心,表现力极为丰富。没有别扭小气的笔画组合,也没有标新立异的主观造型,而是尽力拓展出宽博疏放的气势,令笔画向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发展。这个发展并不是表面上地把笔画写大写长,而是一种意义上的拓展,令人沿着已经尽了的笔画去思考,去延伸,去畅想。字有尽而意不止。因而,他极喜动感极强、气韵流畅的行草。用笔既挥洒自如,又变幻莫测,忽轻如骤雨初现,飞动园转;忽重似鹰隼扑食,箭矢离弦,浓重之中常穿插一些清健的笔势,捷急的笔韵间却时时着意于舒缓,雅意天趣中契合着“道法自然”的美学境界。疾缓行留,筋骨如一;生动有势,笔随意转,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融合,相映成趣,将其极富弹力的线条策驰驱纵,字字辐射出郁勃放畅的青春活力。而严格的裹锋用笔及颤笔的交替使用,使飞转的线条有一种外柔内刚的韧劲。特别是洒脱的长撇,悬针和游丝的大量运用使浑穆淋漓的墨色中,饱满着复杂深沉的感性色彩,仿佛那架宽丝紧、形断意连的结构;那黑圆白方、左右映带的布白;那斜正顾盼、疏密开合的法度,随着心灵的渲泄和起伏的节律,在尽情地挥洒,奏响着心灵与书法完美结合的交响。不仅表现出千锤百炼、不折不扣的内在力感,也达到了丰实俊伟、气度恢弘的艺术境界,有一种庄严杂流利、刚健含婀娜的美学意趣。肖云儒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勃勃机趣,乃是他气度胸襟的自然流露,是功到自然成的最好阐释。为了使书法艺术更为淋漓尽致地构筑出美,散发出美,他广泛涉猎,充实修养;静观默察,启发灵智,把那些只有沉静时悠然心会才可能领略到的逸情别趣自然而然地输入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使作品在谋篇布局上就有一种昂扬恢弘的大气。构图圆满,笔墨奔放,放情自然之中又以锋墨为主调,行笔迅捷,指向明确,有如高山秋水,一泻千里,展示出骏利飞动而不流俗、线条畅润而又神蕴气生的笔墨情趣,明快情新、生动有势的行笔使转间萌动着一种“行气若虹,行神太空”的阳刚之美。使人在对字的欣赏中领略出一种盎然蓬勃的生命意识,以至我们民族文化的幽情壮彩。这样说绝不为过,文化自古就是民族的精神家园。【点评:李彬】
肖云儒书法作品展示(二)






















【书法作品装潢:纪昀清】

【评论家简介】李彬,笔名楼观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6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为西安国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国学研究院已于2024年5月撤销),《国学》文化期刊主编。他在书法领域建树颇深,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理事,2024年7月作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特聘授课专家,讲授赵孟頫《儿女帖》,并指导学员创作实践。其文学著作涵盖《听那立体的乡愁》《天容海色》等多部散文评论集,2013年曾承担撰写唐代书法家张旭传记的任务。

【作者简介】肖云儒,男,著名文化学者,西安交大特聘教授。被誉为散文理论的先行者,西部文化的开创者,丝路文化的传播者。著作600万字,获国家省级奖20次。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委员,陕西政协委员,陕西文联副主席,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书协顾问,省参事室文史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