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模样
文/崔云生(山东)
你的模样
取决于我的欣赏
视野里的花红柳绿
促成了凝视的思想
你的模样
取决于我的凝望
内心美的嘴角上翘
萌生了那种的愿望
好美
美的有模有样
我都不会形容了
反正是很漂亮
好美
美的叫我痴狂
我都不能自禁了
心里翻起波浪
心之所向,目之所及皆为美——评崔云生《你的模样》
崔云生的《你的模样》以直白热烈的笔触,剖开了“欣赏”与“美”之间的微妙关联,将凝视者的心境与被观照者的形象交织成诗,字间涌动着纯粹的欢喜与不加掩饰的痴狂,让“美”的定义在主观与客观的碰撞中愈发鲜活。
一、视角的魔法:美在凝视中生长
诗人开篇便点破美的主观特质:“你的模样/取决于我的欣赏”。“花红柳绿”的客观景致,因“凝视的思想”而被赋予特殊意义,美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客体,而是凝视者内心投射的产物。紧接着“你的模样/取决于我的凝望/内心美的嘴角上翘/萌生了那种的愿望”,进一步将“欣赏”深化为“凝望”,当内心的美好与外在的形象共振,“嘴角上翘”的细微表情便成了美的催化剂,让“愿望”在凝视中悄然萌生。这种将主观心境与客观形象紧密绑定的写法,让“美”有了温度与生命力。
二、语言的直白:纯粹情感的自然流露
全诗语言质朴如日常絮语,却精准捕捉到心动的瞬间。“好美/美的有模有样/我都不会形容了/反正是很漂亮”,看似笨拙的表达,恰恰还原了被美击中时的真实状态——当情感浓烈到极致,反而无需华丽辞藻的修饰,直白的赞叹更显真诚。“好美/美的叫我痴狂/我都不能自禁了/心里翻起波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痴狂”“不能自禁”“翻起波浪”等词语,把内心的悸动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情绪浪潮,让那份对美的沉醉跃然纸上。
诗人没有追求复杂的意象或深奥的哲理,而是聚焦于“欣赏”这一简单的心理活动,展现了美在人与人的情感联结中产生的奇妙反应。《你的模样》中的“你”或许是具体的人,或许是触动心灵的景物,但无论指向何方,那份因欣赏而生的欢喜、因凝望而萌的痴狂,都让我们读懂:美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心与眼的相遇,是情感与世界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