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向林源行》
6月24日,我写了篇随笔《暑日林源行,只为林源杏》,记述自己应朋友之邀,前往林源摘杏的行程。不料,7月11日,杏林主人孙建国的父亲不幸辞世,享年82岁,风水先生择的送葬日子是明天,按农村的习俗,那今天就算入事了,志民友又约我一起今天前往吊丧。
因为这几天特别热,昨晚我们就约好,早晨走早些,避过炎热。于是早晨6点我就起床出发,车至桑树坪坪头村,捎上一家子存福大哥,我们仨就直奔林源盘池村。
过了西高渠村路两边的砖砌牌楼,就进入过去定的林源地带了,山、沟明显,植被变得茂盛,空气都清新了许多。林源山跑了20多年,许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或许是一下子摆脱了公事私事家务事的烦扰和羁绊,抑或是摆脱了高大的建筑群拥堵的车流熙攘的人群等等的压抑吧,反正一旦跨入深山,人就突然轻松了好多,心情就一下子开朗舒适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露,蔫不拉几的叶子一下子又舒展开来一样,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人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总在滋润人的铁律。 进了孙建国家门,看见整个院子除了南面的厨子操作处,墙上压、挂、贴满了祭奠的挽幛、铭旌、花圈、诗词、条幅、对联等。 这很正常,因为逝者孙文学老人,担任会计、队长、村支书等,为村上服务了几十年,有着极佳的人缘和口碑,在当地是个极具影响力的乡村基层干部,他的儿子孙建国子承父业,也担任村干部多年,又写诗作文书法等是个全把式,与社会各阶层又交往甚多。
另外,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孙建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曾以村干部的身份书信求助于当时的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从而得到科技兴农奋力脱贫的大力帮助,从而红极山陕两省,产生过不小的轰动效应。如今,他父亲过世,前来吊唁助丧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我们打过招呼,给老人上过香,孙存福大哥就忙起来了,因为他的隶书确实中规中矩、功力深厚。我也拟了副丧联,用油性笔写在纸上,志民说哥你的硬笔字也厉害着呢,我说别涮我,我的字基本与清秀舒展或豪放洒脱无关,只不过教了近四十年语文,粉笔黑板上常与字们打交道,熟人么慈眉善目的脸总还是给的吧。孙大哥笑着提笔书写——冶户檐下传庭训,林源春秋赋高德。联中嵌了老人生前著作《檐下春秋》这个书名,“冶户”则是韩城人熟知的林源川道的别名,因为这一带古代多冶铁锻铁之户。
《檐下春秋》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本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似一柄岁月锻造的青铜钥匙,轻轻旋开家族记忆的宝匣。泛黄纸页间,太爷的脊梁撑起风雨,曾祖父的足迹拓印山河,爷爷的手掌布满沧桑,仍牢牢托举着生活的希望。父亲以深情为墨,将几代人的故事写成永不褪色的长卷。图文交织处,既有血脉相承的精神图腾,也藏着处世立身的人生箴言。这不仅是一部镌刻家族密码的传世家书,更是一盏长明的精神灯火,在时光深处照亮后辈前行的路,让感恩与铭记的种子,在代代相传中长成参天大树……孙建国满怀深情的对我们讲述着老父亲的故事。
7月14日为林源盘池村孙建国之父孙文学拟丧联(老人享年82岁,生前有著作《檐下春秋》)
冶户檐下传庭训
林源春秋赋高德
同姓晚生旭升敬挽
趁着孙大哥忙于书写东西,我和志民忙里偷闲,去外面转转。 山区跑了二三十年,退二线后,又在林源扶贫一年多时间,对山里人家,我的了解自然多一些。因为都是依山而居,所以各家的宅基地而外,房前屋后基本都有小块的菜地,各家的院内也栽种不同的果木及种植点儿蔬菜,建国给我们讲,他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天,很多菜都是乡邻送的,这家给一袋子地黄瓜,那家给一袋子豆角。我清楚,过去,山里冬天缺菜,到了夏秋时节, 家家种菜,一些菜都多得吃不了,譬如有的人家韭菜都多得只好用割草机割掉扔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山里冬春两季也不缺菜了,我常想,住着独家小院,呼吸着没有污染的空气,吃着自家地里产的粮食,蔬菜水果没打农药没上化肥,水质清澈甘甜,有的还是山泉水,山清水秀,鸡鸣鸟叫,和城里人比,谁的幸福指数更高些呢?当然就业上学医疗这些困扰全民的问题姑且不论。 按说,满山遍野花目繁多,山里人好像都看腻了,但我发现,山里人的食美量其实惊人的大,因为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各自喜爱的花卉,甚至巷道地头也不乏花卉树木,我和志民就被巷道墙根的一株怒放的凌霄花吸引,窄窄的巷道、破旧的墙体与鲜艳欲滴的凌霄花形成了一种反差,格外醒目,我俩激动得拍照留念。 我俩特意去看了盘池村一株树龄150年的油松,这棵油松除过沧桑虬曲而外,上身的枝条有些异样,不知道为何都朝下扭斜伸展,好像总不大放心下面,随时防跌。我到树下让志民给我拍照,完后再让他到树下我好给他拍照。志民突然直呼发财了,他捡起一张二十元的纸币,又拾起一毛钱,接着说呀还有驾照。一翻,驾照中夹着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我俩仔细查看,啊,是韩城熟悉的官员,志民慨叹,哎,我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拾东西,拾的还是重要人的重要东西,我开玩笑说你这个头可是开得响炮惊雷啊!回到建国家给失主打电话,我们才知道这东西居然是6月4号就丢在这儿了,而且,建国说前几天他还给一个熟人指说油松的地点和走法呢!存福大哥说,看看,是你的还是你的,丢失四五十天还是你的,下雨、其他人去都没事,人家的运真是好得出奇吧,难怪……我打断插话,难怪人家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家都笑了。 看油松回来途中,发现半山上的花椒杠红诱人,我摘了几颗,准备羡羡城里那些朋友,没想到,装在塑料袋里放车上,但气温太高,回到家里拿出来看,已经灰不溜秋不堪入目了,看来,羡人之心不可有啊!临回时,建国说给你割把韭菜,拿两个地黄瓜,我说好,又用农夫山泉的大壶装了一壶龙爪泉的水,欣然回城。 闲聊中,建国约我们9月再去他们那儿摘野栗子野猕猴桃和五味子,深秋时割野韭菜腌韭花,明年挖小蒜撅山葱……我说别说了,你就是想让我们在城里一想到你和林源就不得安生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