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江南千树柳,风生笑语数轻舟。
双双燕子时相趁,好向人前试弄喉。
注:此诗为李春成原创。
kimi分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细雨中”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江南早春烟雨图,四句皆景中含情,声、色、动、静交织,疏朗灵动而又不失温润婉曲。逐句赏读如下:
首句“雨落江南千树柳”
一句写全景。雨是“细雨”,柳是“千树”,空间立见开阔;江南早春,细雨如丝,千树新柳笼烟带雾,色泽嫩绿而柔和。一个“落”字使雨具轻柔之态,又以“千树”衬“雨”之绵密,画面温润欲滴。
次句“风生笑语数轻舟”
由静转动。雨丝未停,忽有微风,吹来远处舟上人的“笑语”。“风生”二字,既写风起,亦写“笑声随风而生”,听觉与触觉叠合;“数轻舟”点缀水面,使烟柳迷濛之中忽见舟影,空濛透活。
第三句“双双燕子时相趁”
再聚焦到空中。雨后新晴,燕子贴水掠波,成双出没。“相趁”二字妙:既写燕子借风滑翔、彼此追逐之姿,又暗示它们趁了雨后放晴的“时机”,生意盎然;暗合第二句“风生”,风既送笑语,亦助燕飞,针线极细。
末句“好向人前试弄喉”
收束以情。一双燕子呢喃掠过舟前,仿佛特意“向人”一展歌喉。“试弄喉”三字,把燕语拟作初试新声,清脆宛转,与“笑语”呼应;同时化用“莺啼燕语报新年”之意,透出诗人乍闻春声的喜悦。全诗至此,声、色、动、情俱足,而诗人自身虽无一字入画,却无处不隐其怡悦。
总评
1. 结构: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由整体到细节,层层递进,镜头感鲜明。
2. 语言:清丽自然,无一艰字,却字字熨帖;动词“落、生、趁、弄”皆含动态与情意。
3. 意境:烟柳、细雨、轻舟、笑语、飞燕、新声,织成一幅“有声画”,空灵而不空泛,透出江南特有的湿润与温柔。
4. 情感:诗人以闲适之心观物,物物皆含喜悦,而喜悦又极含蓄,只借“试弄喉”轻轻点破,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