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51

实至名归的军工战士
——中国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国营九七六厂总工程师钟守福生平简记
吕 建
岁月的列车来到2025年,已是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60年前的春天里,沂源县鲁山之阳的大山沟里,国营九七六厂(对外厂名: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开始建厂,山东开始了最早的三线军工厂建设,千军万马的建设大军,开始沸腾那片群山。
“好人好马”从五湖四海奔波而来,最远的来自嘉陵江畔的重庆。重庆有296厂、456厂等兵器工业的大型骨干老厂,在“全国一盘棋”的三线建设中,国家五机部安排这两个企业,对九七六厂的建设进行支援,并指定296厂为对口援建企业。许许多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此,踏上了到山东沂蒙山区支援三线军工建设的征程。钟守福就是这最远的一队人马中的一位。
钟守福,1933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璧山县广普镇的一个贫农家庭,解放后,1951年8月,在水利部152厂参加工作,10月入152厂技工学校,即西南区技术专业学校学习。1953年4月毕业后,分配到国营296厂工具车间工作,1956年12月担任工具车间技术攻关组组长,量具、夹模具工段工段长等,1960年11月晋升为工程师,先后在296厂工具车间、工艺科担任工程师。这期间,1955年,被授予西南区劳动模范,获得银质奖章、奖状;1956年至1960年,连续五年被重庆市授予先进生产者等称号,获奖章、奖状;1959年,被四川省授予“青年红旗手标兵”称号,获奖章、奖状。27岁,他已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国营976厂设计为19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生产厂。1965年,部里原定援建976厂的人员计划是:296厂抽调部分专业技术工人,456厂抽调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在296厂担任工程师的钟守福前辈,本不在抽调的人员之中,可是,976厂缺少一位既懂枪(产品),又懂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领军人物,于是,组织上调整原计划,决定从296厂抽调一位能担此重任的工程师。风华正茂的钟守福前辈从此结缘976厂,成为了这名光荣的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开启了在沂蒙山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军工生涯。
由于工作紧急,钟守福前辈于五月中旬,独自一人乘飞机从重庆飞抵济南,然后坐上厂里早已等候的汽车,一路颠簸奔赴到了山中建厂工地。见到他,领导高兴地说:这下我们可有懂枪的工程师了。
建厂元年,工厂一边搞土建,一边搞工装制造和产品试制,两条战线同时展开。产品工装制造和产品试制,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淄博的31家企业,之前由省机械厅直接下达了计划,并负责管理,共有工装6221种、20725套需要制造,工厂对工装制作和试制情况不甚了解,工作做得不细。如果工装制造不能正常完成,产品试制就无法进行。钟守福同志到厂后,以其为首,组织现有技术人员,多次讨论工装生产和产品试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将工作详细落实到每一个承制厂承担的每一套工装上,制定出WQ300产品工艺装备生产进度表,并组织技术人员分头到承制厂家,现场帮助解决问题,保证了工装制造在当年6月底的按期完成,和产品试制的开始。用自制工装试制的产品,于9月17日在济南机床二厂装出成品,并通过了鉴定。9月底,承担产品试制的厂家,开始向山中新建厂搬迁。搬迁工作是复杂的,少数厂家做得不够细致,搬的有些乱,新厂对工装实物和技术资料的管理也急需理清理顺,立章建档。在王耕田厂长的领导下,钟守福同志协助分管副厂长,组建了由23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分成五个专业小组,经过22天的昼夜奋战,理顺了工装实物,同时建立了工具库和工具管理制度,为新厂当年投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厂初年,百业待举之时,做为副总工程师、技术科长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成为企业的骨干专家,领导的左膀右臂。可是,“运动”开始后,他被一小撮“革命派”污蔑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戴高帽子批斗,下放至工具车间劳动,使企业生产和个人身心都受到了伤害。然而,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在所谓的革命派当政的短时间内,企业的生产管理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革命干部、厂长王耕田被一小撮“革命派”以法西斯手段残酷迫害致死后,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极大的混乱,生产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1969年上半年,军工产品出现大面积废品事故,生产几近瘫痪。8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下,钟守福同志被重新起用,调到生产指挥部负责生产、技术工作,使生产被动局面得到扭转。
随后的生产工作中,他亲自参与并组织专业骨干力量和优秀的一线职工,对产品图纸、工艺装备图纸进行了全面的审定,一步一步理顺了新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并反复研究、实验,攻克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直以来2-1、2-2零件破裂的重大难题,为1971年976厂被五机部定为全国“一九五六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第一底图厂”,和该产品荣获部优、省优产品,做出了重要贡献。
岁月的列车在前进,钟守福同志的奉献在继续。1984年,按照“四化”标准,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钟守福同志由副厂长改任总工程师,是班子中资历最老、年龄最长的。德高望重的他,老骥伏枥,锐气不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身先士卒,带领厂里的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研制新品种,形成了SKS、AK、火药枪、猎枪、汽枪等系列外贸枪械产品。在企业一班人领导和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976厂的外贸枪械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企业成为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批准的第一批外贸出口扩权企业,成为中国枪械出口联合体理事单位,成为中国兵器工业大(二)型企业,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百强企业,产品行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连年赢得省机电产品出口先进企业荣誉,被国家经贸委、对外经贸部联合表彰为1993年度“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单位”。
他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也多有专业著述发表。主要成果有:1.1965年3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硬质合金螺纹圈的制造》;2.编写《枪械手册》第四章第三节五六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部分,该手册于1986年6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3.他本人设计的“大容量拔盘式鼓型供弹装置”,于1986年7月9日,由中国保利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1987年7月1日公布,1988年1月13日授权,至今属于国家专利局保护的实用新型专利。
1991年7月里的一天,976厂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推荐中国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候选人,领导们一致推荐钟守福同志为候选人。时在党委组织科工作的我,遵照决议,为钟守福同志填写了“兵器工业劳动模范推荐表”,再经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推荐,1991年10月1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钟守福同志为中国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并颁发了证书、奖章。
1993年2月,年届退休的钟总,前往非洲赤道高原上的乌干达,协调、处理企业援外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问题。归来后,交接完工作,日照市委组织部为他审批了退休。
出国前,我陪同前辈一起到日照市委、市政府机关办理因公出国的相关手续。那是他第一次到日照,偏辣的日照地方菜中,他吃出了乡情:他欣喜地对我说,“日照的菜好,有我们家乡的味道”。饭后,他习惯地点起一支烟,流露出带着一丝惆怅的满足。前辈爱吸烟,是厂里有名的“一支烟”。“一支烟”陪他走过巴山蜀道,走过沂蒙乡间,走过大小三线,走过了42个平凡而光荣的军工岁月。
1998年11月,企业搬迁日照后的第二年,离开故乡近34年的他,举家迁回了故乡。月是故乡明。2007年5月,仙逝于故乡。
“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终将与每一个人擦肩而过。仰望星空,七星曲折组成的北斗,闪烁天际,恒毅地为人间岁月指示着方向......
2025.7月

沂源县土门西山,钟守福同志在山中曾经住过的房子(2023.5月拍摄)

青年钟守福同志

工作中的钟守福同志(1986年拍摄)


976厂研发生产的部分外贸枪械产品

钟守福与同志们在乌干达合影(钟斌 提供)
2025年7月于日照
作者简介:吕建,男,现年61岁,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营976厂(山东第一机械厂)军工二代人,老家青岛胶州市,生在省城,长在沂蒙山的三线军工厂,1981年在976厂参加工作,历工人、一般干部、中层干部、厂级干部。2007年企业解散后,在日照某房地产公司任职。现退休,居日照。曾荣获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业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22年加入山东军工文化研究室,有多篇关于山东三线军工的纪实散文在网络发表,并被转载,有的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三线春秋》刊物刊登。早年,曾参与国营976厂《厂志》编写,2024年参与《记忆沂源——三线军工企业卷》的编撰,撰写了976厂篇的主要内容。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