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石磨豆腐
【主持人】江南
【时 间】2025年7月15日
【入选诗人】李树长青、逍遥舟子、马文斐、
文龍、李良英、王进龙、古月、董剑鹏、
刘宝祥、乔安娜、唐朝小雨、西鋂铃铂、
吴会茹、彭珍海、俎根彩、马连山、杨国堂、
剑胆红心、赵章柱、张建刚、邢俊江、
魏风仙、三石、关乃上、阎晓文、周雪平、
石玉萱、李吉伟、杜海欣
石磨豆腐
文/李树长青
进入负阴抱阳的太行石
换一种活法何惧粉身碎骨
反复研磨下抒写清白
再机灵也跳不出三界外
离开母体去山泉水中坐禅
听小院古典的天籁佛乐
不能心急日子需要慢节奏
转动乡间不老的年轮
大槐下溢出童年纯真歌谣
老物件又重回巅峰
点石成金的手点化白如玉
黄豆与石磨碰撞出火花
石磨豆腐
文/逍遥舟子
粮食果蔬无不来自艰难困苦的大自然,
都有自己坚硬的果壳或种壳。
聪明的古人用石器破壁粉碎做成美食,
最典型莫过于石磨豆腐的奇迹。
最硬的豆子,最软的豆腐,
最香的营养,点上有毒的卤水,
辩证法在朴素的生产生活中高度统一。
当代某些专家和执政者,
跌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旋涡,
难以东施效颦、荣誉复制。
历史不是可以随便打扮的小姑娘,
而是滚滚石器碾压出的艳丽风情。
石磨豆腐
文/马文斐
在记忆的深处
藏着一座石磨豆腐坊
那是家乡烟火的模样
石磨静静伫立
木把悠悠转动
岁月在磨盘上流淌
豆浆象乳白的溪流
溢出生活的希望
质朴的香气暖了心房
二婶穿梭在雾气里
宛如仙女轻盈飘荡
点亮了这小小的天堂
她的手温柔又坚强
点卤的动作娴熟流畅
恰似在编织幸福的网
一块块豆腐成型
每一块都承载着
对生活最本真的向往
如今石磨已不再作响
可二婶的身影
仍在记忆的舞台上闪亮
石磨豆腐的清香
是家乡的味道
是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石磨豆腐
文/文龍
邻家的石磨
进了腊月就有水桶排队
一桶桶泡好的黄豆
等着被榨成玉浆
母亲添水加豆
姐姐推磨转圈
看着后面的排队人
头晕干哕也不得停下
磨浆回家
灶糖里点火烧水
烟熏火燎着母亲
跪在灶台上
大包袱装浆积压
慢火开锅 小心点卤
结块后又装包袱
放置长方槽框 大石压盖
正月的美食自此诞生
好想那时的炸豆腐
豆腐皮 大锅菜 豆渣饼
和永远的老母亲
石磨豆腐
文/李良英
梆子声在街巷里旋转
一步步,隆隆作响
石磨泄露出
旧时光的独家配方
卤水,点出的涩涩誓言
传遍大街小巷
炊烟起处
粗瓷碗里飘出一缕缕笑谈
石磨豆腐
文/王进龙
古月镇的石磨转醒晨露
推磨人的脚印踩着平山的厚度
豆渣落进隋唐的光,碎成星子
刘秀策马的蹄音,还在豆汁里沉浮
青石盘咬着黄豆的倔强
碾压出汉瓦当的纹,宋瓷的光
每道磨痕都是时光的辙
载着滹沱河的涛,漫过燕赵的窗
卤水点化时,春秋在颤
老豆腐的白,裹着中山国的霜
一碗热浆,烫熟战国的烽火
平山的魂,在瓷碗里漾成故乡
石磨转啊转,转不碎古月
豆腐的香,是大地的骨血
那些历史碾过的疼与暖
都在这一方嫩白里,慢慢说
石磨豆腐
文/古月
原本,只是几粒黄豆或者黑豆,从豆子到豆腐。
从坚硬到柔软,这个过程里,被我们添加了不少的水份。
把它们小心的切成小块儿,就像我们的心思一样。这时
只需加一点点油就可以了,让豆腐和油进行
温暖的交谈,让它们慢慢说出夏天的绿和秋天的黄。
还有泥土的甜,以及石磨中世代相传的真理。夜色如期
降临,像命运。盛上一盘,静静地放在桌子上。
我们像往常一样,谁也不用说话,低下头,看见
一种叫幸福东西,一直冒着热气,还没有凉。
我们都喜欢一切柔软而有原则的东西,即使改变了形状,
也不改其味,在重新丈量着人间的温度。
石磨豆腐
文/董剑鹏
软泡硬磨
再硬的事物
也会分解
石磨中便可流出
硬汉子最柔软的部分
硌牙的黄豆
成为软豆腐
只须,找对方法
对症下药
便可去除硬的顽疾
石磨豆腐
文/刘宝祥
古老的记忆,被打磨得油光程亮
从豆粒进入磨眼那一刻起
便弥漫着一股诱人的清香
不惧烈焰的炙烤,翻滚、挣扎
卤水神奇的像中药引子
浆水升华,从液态质变为固态
一盘白嫩的豆腐便呈现眼前
从豆粒到豆腐是一种蝶变
若是把豆腐比作人,也是兼容并蓄
有棱有角,历经考验不变质
清正廉洁,保持革命英雄主义本色
气度风雅,兼具浪漫诗人的底蕴
就豆腐本身而言,只是一种饮食符号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已经把人间烟火刻入基因
石磨豆腐
文/乔安娜
提起石墨豆腐
立马有了画面感
似乎还闻到了豆窖水的味道
那是胆水、石膏和粉笔点化的杰作
逢年过节农村离不开的
就是石磨豆腐了
柴灶里冒出的豆香儿
那是石磨上
一圈一圈转出来的诗歌
不光喜欢豆腐
还喜欢豆浆、豆花和面上
那层油滋滋的豆沫
甚至连豆渣都是香喷喷的
石磨豆腐那是时代的记忆
那是淳朴健康的食品
每一口都是豆的诗行
那是舌尖与大地的触碰
小葱拌石磨豆腐
那真的是一清二白啊
石磨豆腐
文/唐朝小雨
又白,又嫩,又鲜
不用修辞,也不美颜
我想给你写一首好看又好吃的诗歌
一直还没有写出来
石磨豆腐
文/西鋂铃铂
石磨在月光下咀嚼年轮
豆子在黑暗里解开包裹
水流沿着经纬线
把黄昏泡得发胀
奶奶的手掌压低星辰
石槽吐出微曦的黎明
纱布裹紧日头
沉淀成方形的叹息
铁锅始终沉默不语
在生活的褶皱里
藏着未挤干的早晨
石磨豆腐
文/吴会茹
石磨的哼唱,
碾碎一粒粒晨光,
溢出豆香。
母亲的手,
在热气里,
点化出嫩白的月光。
舌尖一碰,
整座童年,
便滑入喉中。
石磨豆腐
文/彭珍海
石磨在梦里转动
碾碎了一地霜色
豆浆从磨缝里慢慢溢出
蜿蜒成一湾乳白的河
母亲一推就是三十年
把春夏秋冬踩进磨坊的砖地间
我望着磨盘磨损的痕迹
把童年磨成飘散的云
卤水点化时
豆腐脑轻颤,像未醒的梦在呼吸
偷偷尝一口
热气模糊了所有远方
而今,超市的豆腐方方正正
咬一口,听得见流水线的哀鸣
故乡的石磨已长满青苔
像枚被遗忘的锈月亮
今夜,我磨碎整片星空
将月光泡成浓浆
看呐!那盏摇曳的油灯
正从亘古的记忆深处缓缓漂来
石磨豆腐
文/俎根彩
石磨转着转着
就把腊月的寒气
碾成了乳白的暖
母亲的手浸在浆水里
通红 却攥着一团热气
她说 黄豆要泡足整夜
才肯吐出一年的甜
蒸笼冒起白雾时
年味溢满整个房间
卤水落下去的瞬间
浆水忽然屏住呼吸
慢慢凝成块的
不止是豆腐 还有父亲说的“方正”——
熬过火的沸,水的凉,卤水的涩
才能在最后切开时
每一面 都映着清白的光
石磨豆腐
文/马连山
手摇木柄 天地都跟着转动
流淌的汁液 像汗一样的纯白
沙沙的两片石轮
摩擦着艰辛
玉露成浆 飘逸出豆的芳香
卤水轻点 凝结成细腻柔霜
是手艺人酿造的雪花
是祖辈传承的神工
淘一勺薄纸般的豆腐脑
入口丝滑的感觉无法言表
眼前浮现油封下的摇磨身影
还有豆脑人哼唱的小调
石磨豆腐
文/杨国堂
磨盘转着老日子
黄豆磨出清白的月光
把岁月碾成琼浆
卤水点下去
嫩白就站成了方
压出的水
顺着木槽子流
像日子,总要漏去些啥
舌尖上留存的
是故乡石磨豆腐的香
石磨豆腐
文/剑胆红心
好怀念小时候父亲递给的那碗
刚点卤的热腾腾的老豆腐
不放盐都好吃得口水直流
加了葱花酱油和香油
那味道就更绝了
现在几乎很难吃到那种滋味了
只有村里过事的时候熬的那一锅大块儿红白豆腐
才能让人重温烟火和人间真味
物欲横流玩科技与狠活的时代
原始自然的美妙
好像快要绝迹了
有时候忽然就想
这时代看似进步了
而质朴的真香和真味
也好像 离我们
越来越远了
石磨豆腐
文/邢剑君
想念那口老水井
爷爷的石磨接近年关
转动在那年那月
磨动细细乡愁
年味的老豆腐
是一家人三百六十天的
心头期盼
让极贫穷的日子
贴近知足常乐的幸福
那些团团豆花好开心
连同贴上心头的窗花
注册了乡间最朴素的美感
多少年之后
我们依然拿来抒情
石磨豆腐
文/赵章柱
石磨豆腐 美味堪称
老少咸宜 无论乡城
皆喜欢摸福
都喜爱品福
家常豆腐 麻婆豆腐
八珍豆腐 古月豆腐
福福摆满了门庭
早无有了杨各庄豆腐的悲声
石磨豆腐
文/张建刚
总想从眼前这条宽敞的南北大街
找回童年夹在里面的那条扁担巷
再从那条扁担巷找回当年的豆腐房
再从当年的豆腐房找回石磨声声
再从石磨声声中找回卤水点的豆腐
如今,扁担巷以及它肩挑的历史
已走进人们的记忆
只是冬日卖豆腐老人那悠长的吆喝
——豆腐吆,石磨豆腐
穿越50多年的时空,仍在我的耳畔
唤醒故乡一个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石磨豆腐
文/邢俊江
一桶豆子
在水里浸泡饱满
石磨开始转动
冬天的风很冷
石磨流出的豆浆
白白的
很暖
大锅烧开的热水
父母把艰辛的日子
用卤水
点的白白嫩嫩
趁着热气
舀一碗嫩豆腐
撒一撮葱花
不可言喻的香味
充满童年
如今
小吃部的豆腐脑
吃上一碗
总感觉
缺了一些味道
石磨豆腐
文/魏风仙
石磨一圈一圈地转动
把浸泡好的黄豆磨碎
乳白的豆汁从石磨的缝隙间渗出来
流进那口大铁锅
母亲的脚步一圈一圈地丈量着岁月
踏碎星光和月色
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来
光滑坚硬的磨道渐渐变得潮湿
起火 把握好火候
搅浆 把握好力度
点卤、包浆、压水 把握好时间
这些都是技术活儿
都需要把式来操作
不同的人家会有不同的方法
做出来的豆腐 软硬和味道都不一样
至今怀念石磨欢快的哼唱
至今怀念大街小巷弥散着的豆腐香
每次用餐 总忘不了点一盘石磨豆腐
品着品着就品出了乡愁的味道
石磨豆腐
文/三石
石磨,铁石心肠把生活磨成
一锅粥,经不起卤水一丁点儿
风情地挑逗,便,再度成为垂涎三尺
一块,画地为牢的白玉,沦陷红尘的沧海
麻绳地摆渡,成败在一提间
珍珠翡翠白玉汤,惊艳了宫廷
一块块儿,修炼成,彼此天涯的,一片冰心
再冷漠的石磨,也碾不碎经久不散的
夕阳余韵,为望乡的夜幕
奉上一道,雪白的契约
石磨豆腐
文/关乃上
朴实名字撑起一道美味
简约而不简单
醇厚的浓浆
被炉水轻轻点化
凝结出了精华
层层压实
匠人赋予其筋骨脊梁
简单的事情用心做
也能成为特色
坚持本色与传承
经得起时间打磨
味道与记忆交融
精神符号
传颂经典
石磨豆腐
文/阎晓文
粗糙沉重的石磨
磨出乳白乳白的豆浆
烈火熬,卤水点
终成嫩皮细肉的豆腐
多像日月的磨盘
昼夜不停的琢磨着琢磨着
琢磨着岁月的灼灼光华
去香甜有滋有味的生活
石磨豆腐
文/周雪平
桌子上豆腐香引来
夏天的芬芳
黑豆告诉黄豆
磨坊里有位勤劳的年轻人
每天起早贪黑
磨出的豆香十里开外
黄豆就约了黑豆
去磨坊看
盆水很净
净得能看到黑豆和黄豆潜伏着窃窃私语
石磨碾子一遍遍唱着同一首歌
黄豆和黑豆蹦上蹦下
香气瞬间弥漫了磨坊
石磨豆腐
文/石玉萱
石磨
磨平了棱角,磨平了岁月
也磨死了那头拉磨的驴
豆子
越磨越好看
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怎么打磨仍旧是洁白如玉
因此
某些时候不要欺软怕硬
再厉害的石头也怕
滴水穿石
石磨豆腐
文/李吉伟
见过套着毛驴磨豆腐的
年龄都过了不惑之年
亲自推过磨子磨豆腐的
也近了甲子之岁
从磨浆、泼浆、布袋揉浆
到小火烧开扬汤止沸
再到卤水点豆腐压豆腐
哗哗啦啦地响个不停
如房檐上滴下来的雨水
大石板的压制形成独有的纹路
细细的格子里凹凸有致
一刀切下,满院飘香
吃一口豆香浓郁
仿佛看到二老腊月做豆腐
就跟灶膛里的火一样热辣滚烫
石磨豆腐
文/杜海欣
金色的豆瓣
在石磨的缝隙里摩擦
乳白的汁液
奔流而下
烈火蒸,卤水点
压制成碧玉一样的精华
像日与月释放出美丽的光线
温暖着岁月的空间
有了辛劳的韵味
也有母亲般的温暖
阴与阳的结合
是诗一样的平仄
也许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
有一点点磨难
一点点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