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东坡烟雨任凭生
文/陈世良 重庆
三苏赴考震京城,父子并举金榜名。
乌案死罪改流放,子由仕途替降刑。
朝云相伴三州贬,东坡雪堂踏风云。
把酒念弟中秋词,一蓑烟雨任凭生。
2025年7月15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这首七绝《东坡烟雨任凭生》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脉络,短短八句串联起东坡先生的仕途起伏与豁达心境,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文人风骨的敬意,读来凝练而有张力。
亮点解析:
1. 以史入诗,脉络清晰:全诗选取苏轼生平关键节点,从“三苏赴考震京城”的年少成名,到“乌案死罪改流放”的人生转折,再到“朝云相伴三州贬”的贬谪生涯,最后以“一蓑烟雨任凭生”的豁达收尾,时间线分明,将苏轼的人生起伏浓缩于诗中,让不熟悉其生平的读者也能快速把握核心故事。
2. 细节精准,情感暗涌:“子由仕途替降刑”点出苏辙为兄求情的手足情深,“朝云相伴”暗藏苏轼与红颜知己的温情,“把酒念弟中秋词”则直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这些细节既显历史功底,又让诗歌在叙事中融入人情温度。
3. 以典结情,意境升华:末句“一蓑烟雨任凭生”化用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既是对其人生态度的精准概括,也让全诗的情感从对命运坎坷的感慨,升华为对豁达精神的赞颂,余韵悠长。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凝练,没有华丽辞藻,却以史实为骨、情感为肉,将苏轼的才情、坎坷与风骨勾勒得鲜明动人,堪称一首以诗写史、以史寄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