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苏州开放科学研究中心(筹)签约式在南半园书院举行。苏州市科协主席、加拿大工程院路建美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苏州市科协、苏州创元集团、苏州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多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在苏高校、医院和苏州市级学会代表参加签约式。
会上,苏州市科协、苏州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和杭州多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约,筹建“苏州开放科学研究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泽贵做了微报告《开放科学最新发展趋势》,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期刊集群战略负责人杨柳线上分享了微报告《国际出版视角下的开放科学发展》,介绍了开放科学最新发展趋势。
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庞振介绍了中心筹建情况,他表示,“苏州开放科学研究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旨在服务科研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实际需求,优化苏州开放获取生态,打造开放科学枢纽,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据悉,苏州开放科学研究中心(筹)将是苏州首个促进开放科学领域的民非组织,将填补我市在开放科学领域的空白。该中心将通过三方合作,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开放科学治理、国际科技合作、科研社群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项目,为苏州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提供便利和优惠服务,享受包括机构版科研工具平台、学术诚信检测和监测系统、系列培训服务等产品和服务。苏州市将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吸纳更多科技资源加入,促进成员单位、国际科技组织之间的开放科学交流与合作,有效整合各单位的资源优势,逐步打通开放科学全链条,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快车道,促进跨界创新,推进科学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更好发挥科学资源对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支撑服务作用。开放科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旨在通过开放共享科研资源、数据和成果促进科学透明化与协作创新的新型研究范式,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术壁垒,提升科研效率与社会价值。开放科学包含四大关键特征:一是研究成果开放获取,推动论文、专利等成果免费公开;二是数据与代码开源共享,要求实验数据、算法代码等可被同行验证与复用;三是协作模式去中心化,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跨机构、跨领域协同研究;四是公众参与科学进程,通过公民科学项目吸纳非专业群体贡献观察或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