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血上高会战
作者:李铁强
在上高县城东郊的镜山旁,有一座建筑结构类似于南京“中山陵”的上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漫步在上高会战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的纪念碑静静矗立,9000余将士为抵御日寇,舍生忘死,长眠于此,这场激烈的战役名叫“上高会战”,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年的战场早已硝烟散尽,取而代之的是繁荣安宁的城镇乡村,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怎样的浴血奋战,无数先烈曾为守护家园付出怎样的牺牲,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谁曾想,在80年前的赣西大地宜春,枪炮轰鸣划破苍穹,热血忠魂铸就丰碑。
1941年3月至4月期间,中国军队投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等部队约10万人(4个军11个师),日军投入约2.5万至6.5万人(2个师团1旅团)一场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在江西宜春地区拉开战斗序幕。
据史料记载,让我们回顾这段战斗经历,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用不屈意志谱写了抗日战争中的壮烈篇章。
那是1941年3月15日凌晨战役打响,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当面中国第70军发起进攻,在炮兵和航空兵掩护下,沿潦河盆地向西突进占领奉新,16日进至棺材山、车坪附近,并继续向西追击。
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15日晨发起进攻后,当日午间在河嗄附近西渡赣江,沿锦江南岸西进,先后占领曲江、独城等地,继续向灰埠攻击前进。
中路为日军主力第34师团,继两翼发起进攻后,于16日开始行动,由西山、万寿宫沿湘赣公路和锦江北岸向西突击,当日占领祥符观、莲花山。
17日晚,中国守军主动放弃高安,18日,第34师团突过高安,占领龙团圩,以上三路日军在开始进攻后的两三天内进展顺利,更增加了骄傲情绪。
战斗刚开始,日军就像发了疯的恶狼,凭借着他们先进的武器和装备,气势汹汹地扑来,天上是敌机呼啸,地上是坦克轰鸣,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三路日军逼近上高,企图军事上打击中国第19集团军。
中国军队面对日军这一隐秘而迅速的举动,采取变被动为主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
三天以后战场形势逐渐发生变化,日军的企图是以三路作战向心突击,即三路均以上高为目标,将两翼钳形内的中国军队第70军、第74军和第19集团军司令部都压缩至上高附近,合围而歼灭之。
按照这一企图,北路第33师团应压迫中国第70军向南退却,但第70军且战且向西北退去至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间山地。
第33师团跟踪追击,反而遭到中国第70军、第72军围攻。
激战两日的第33师团受到重大伤亡,突围返回奉新,认为配合第34师团作战任务已经完成,遂转入休整,准备调往华北。
这时,中国第19集团军令南昌以南的第49军由市汊街等地西渡赣江,在泉港附近截击日军赣江支队,歼其大半日军称其1个大队与中国军队拼杀了三天两夜,然后尾追独立混成第20旅团,击其侧背。
中路第34师团于3月18日占领高安后继续向西突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
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极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
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九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
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本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歼灭罗卓英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龄奇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
廖龄奇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
参战各军在罗卓英总司令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
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肃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
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
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
9时许敌军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
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
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便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
李天霞乃派右翼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
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出动飞机70余架,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
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
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
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
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在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
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厄运,急忙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求救,第11军对这次短距离截断作战事先也未予特别重视,接到第34师团告急电报后才发现第33、第34师团缺乏协同,事态严重,赶紧派参谋长木下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飞赴南昌,组织救援,命令第33师团和其他后方部队紧急出动,接应第34师团突围。
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团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兵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
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
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
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
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
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
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
遂于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堵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
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
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底歼灭残敌。
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
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
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一线展开,袭扰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
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命令。
29日午,罗卓英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
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我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以掩护第34师团溃逃。
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
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其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
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
31日,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西山、万寿宫,4月2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收复奉新。
4月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止战斗。
这一战役,历时二十六天,打败了装备优良的日军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及毙伤日寇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媲美台儿庄胜利的赣北大捷”。
80年岁月流转,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勇气与牺牲,始终镌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
上高会战又称“锦江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
当时,日军为巩固占领区,打通赣西交通线,集结重兵分三路向上高地区发起猛攻,企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
面对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敌人,中国军队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依托锦江沿岸的有利地形,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战术,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会战中的官兵们顶着日军飞机轰炸和炮火覆盖,用步枪、手榴弹甚至刺刀与敌人近距离厮杀,多次击退日军的疯狂冲锋,展现出了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部队从外围阻击战到核心阵地的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尤其是在关键的上高核心阵地,守军将士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用生命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赤诚。
上高会战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打破了其“速战速决”的幻想,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成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一次经典胜利。
上高会战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凝聚力和不畏强敌的抗争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进的宝贵财富。
8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要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永远铭记上高会战的英雄们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让英雄的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当以先烈为榜样,更加昂扬的姿态建设祖国,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这片英雄的土地。
作者简介:李铁强(网名:宜春铁哥),男,1964年出生,大专文化,利用业余时间自撰文章百余篇,先后刊登在公安部《好警网》、宜春市公安局《警营文化》、《民警论坛》、《公安快报》以及《江西法制报》、江西省公安厅离退休干部处《警苑老友情》、宜春《赣西晚报》等刊物上。《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