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日志 乡野
文/梁久明
在返回中途上的一个小卖店,买了两根冰棍,再买一瓶冰茶带在路上喝。吃冰棍的间隙,进入店里的村民看见我的样子,好奇地问我:干啥的?听到我的回答后,又感慨地说:农村有啥好看的,去大城市看看多好。这让我不由地回想这一路走下来看到的乡野之景和乡野之事。
来时是沿松花江大堤骑行的,水泥路面好骑,路的弯曲有趣,堤的高度方便看景。给人的感受还是一如既往的开阔,堤内堤外绿色苍茫,无边无际。回想中印象深刻的是大堤上的晾晒,占用了三分之一的路面,不影响过车,这次晾晒的是麦子。可能江要涨水了,江湾里的麦子还没干透就提前收回来了。还在堤上看见过,春天晾晒苞米,秋天晾晒水稻、糜子、鸡头米,冬天晾晒牛粪饼。有晾晒就有收成,任何收成都应该这样小心看护。
骑出五十多公里下堤,去几公里远的三站镇吃午饭,之后尽量走村路返回。还骑了三公里左右的土路,布满牛蹄印,十分颠簸,骑得吃力,行得缓慢。我对自己说,每次不骑上一段土路,还好意思说骑行。其实,是为了抄近。那是安肇新河南端的一段,连接叫大白水的泡子。泡子光溜溜的水面上有一处布下了丝网,迷魂阵那般复杂,能让大大小小的鱼都有进无出。在江堤上骑行路过江岔子看见过网阵,但不如这个阵势大。看见更多的是钓鱼的人,那是玩,意思只有钓鱼人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啥来。
夏天的村庄还是有的看的,但要在主街上看,往里看路不好,也乱也暗,有杂物,甚至灰土堆在房山或院墙边上。主街两侧,院墙与路面一米多宽的地方都有种植,多为苞米,大葱、茄子等蔬菜,也有一些花草,好像隔不远就有一处。花,高的是蜀葵,矮的是马齿苋,还有在它俩之间的,如百日菊。庄稼蔬菜长得齐整长势好,花草也是如此,看得出是用心伺候的。不知是村上要求的,还是自愿的。我喜欢的农村不但要有庄稼蔬菜,还要有花草。有养胃的,也要有养眼的,这样的生活才完整。
又骑到一个叫欧力马的村庄,我想到了欧李。那是一种小灌木,曾经遍布这块原本是草甸子的土地上,结出的欧李钙果红的透亮,被吃饱草的马打滚碾碎,会染红马的皮毛。欧李染红马背带来村庄的名字:欧李马。进一步演化便叫成了欧力马,草甸子开垦成了农田,庄稼驱逐了欧李,村庄丢掉了历史。我这样想时,抬头看见微波塔,高高地竖在村子中间,仿佛无所不能的巨人,引领人们走进现代生活。年轻人不觉得什么,对于他们刷视频玩抖音就是快乐。知道欧李的老年人,可能会有些许遗憾。
我在想,现代化的舒适方便是必须的,诗意的栖居也必不可少,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舍与得的平衡。我刚从城市回来,知道夏季的城市看哪哪热,坐在空调房里往外看也是如此。不如坐在乡村的绿荫下看看田野,当你看出“庄稼不是庄稼,杂草不是杂草,它们毫无差别地,跟苇莺一起叫出夏天”,美妙的感觉会重新回到你的心中,热也不热,只有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