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规画圆的智慧,在于“心不动”锚定方向,“脚在动”丈量轨迹,二者相契方能成其圆满。反观当下一些志愿服务队伍,如部分东望志愿服务队中存在的“等靠要”心态,恰是颠倒了圆规的逻辑——心随名利摇摆不定,脚却在原地踟蹰不前,最终与“志愿服务”的初心渐行渐远。
“等”的是坐享其成的虚妄。志愿服务的核心是主动奉献,而非守株待兔般等待资源、政策向自己倾斜。有些队伍将“服务”异化为“索取”的幌子,总想着等他人搭好台、铺好路,自己再象征性地“亮个相”,既不愿深入基层调研需求,也懒得创新服务形式。长此以往,不仅错失了践行公益的契机,更让“志愿”二字蒙上功利的尘埃。
“靠”的是推卸责任的惰性。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主动性,而非“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依赖性。部分队伍习惯将责任推给组织、推给社会,遇到困难便抱怨“没人支持”“条件不够”,却忘了志愿服务的本质是“尽己所能”。哪怕只有一人之力,一句暖心的问候、一次弯腰的捡拾,都是对公益的践行。若总想着“靠别人”,最终只会在“等靠”中消磨热情,沦为公益路上的“旁观者”。
“要”的是背离初心的浮躁。志愿服务的价值,在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纯粹,而非将服务异化为向社会“要认可”“要回报”的筹码。有些队伍把精力放在“刷存在感”上,热衷于摆拍作秀、追逐曝光,却对群众的真实需求视而不见;甚至将服务与名利挂钩,总想着“要荣誉”“要扶持”,一旦愿望落空便消极懈怠。这种被功利心裹挟的“服务”,早已背离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圆规画圆,心定而后行远;志愿服务,心诚方能致远。摒弃“等靠要”的心态,既要锚定“奉献”的初心之“心”,不为名利所动;更要迈出“实干”的行动之“脚”,用点滴付出践行承诺。唯有如此,才能让志愿服务真正如圆规画圆般,以初心为圆心,以行动为半径,画出温暖社会的圆满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