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汤里的三十年
文/刘书海(江苏)
久别了三十几年的初中同学,昨日相聚在万达的一家火锅店。推门那一刻,空气里先撞进一股牛油的辛辣,像有人把旧日时光撕开了口子,热气扑面,把所有人脸上的陌生瞬间蒸得柔软。从模糊的陌生到清晰的热情,不过是一口汤底的工夫,同学之情就像那热气腾腾的火锅似的,热情高涨,咕嘟咕嘟地往上顶。
我的同学叫陶勇,隔着镜片还是当年温吞的模样,只是镜框换了细金属,衬得眼角的细纹像田垄一样整齐。他依旧带着眼镜温文尔雅,却没人想到如今是个老板。听说他与他的妻子是从做蔬菜种子起家:最早一辆二手面包车,夜里两点去乡下收农户的萝卜籽,车灯前的飞虫像一场暴雨,两口子就在虫鸣里一袋袋过秤。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注册资金上百万的灌云良益农业开发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在我们当地的同行里是佼佼者。席间他夹起一片毛肚,七上八落之间,说起他和妻子那些创业时的艰辛和汗水,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真心地为他们而感到骄傲。
席间还有我的小学同学候亮和他的妻子和女儿、及陶勇的妻子和一位黄老板,我们一起回忆过去,畅谈人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当前的热点话题,甚是开心。我们聊到了在上学期间的其他同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名乔姓的女同学。那时候她的家庭比较特殊,生活上有些困难。冬天她只穿一件单薄的校服,袖口露出通红的手腕,却仍把橡皮切成两半借人用。老师号召班级里同学们集体为她捐款,讲台上放着一只用红纸糊的纸箱,像一颗小小的心脏。同学们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踊跃地奉上自己的零花钱:有人把买冰棍的五毛钢镚擦得锃亮,有人叠了只歪歪扭扭的千纸鹤塞进信封,尽管钱不多,但都是同学们的一点心意。我至今记得乔站在讲台边,手指绞着衣角,鼻尖冻得发亮,却硬是把眼泪憋回去。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时候的同学之间的情谊是最纯洁、最纯真的。
我问起是否有她现在的信息,同学们都说不了解情况了。汤锅渐渐平息,红油表面浮着几粒花椒,像漂浮的小小船。大家端起手中酒杯,杯子映出我们不再年轻的脸,像一面被岁月磨毛的镜子。有人轻声说:“敬乔。”于是所有人举高酒杯,衷心遥祝乔同学生活安康、幸福快乐。蒸汽在头顶聚拢,又慢慢散开,像一句来不及说出口的再见,又像一声隔了三十年的回应。
走出万达时,夜风把身上的火锅味吹得四散。陶勇的车尾灯在拐角闪了一下,像当年教室最后一排的手电筒光,一晃就不见了。可我知道,那束光曾经照过我们所有人的青春,也照着此刻仍滚烫的汤底——它还在咕嘟咕嘟地翻滚,像从未熄过火。
刘书海,笔名云峰, 江苏省灌云人 ,灌云县作协会员,灌云县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青年诗人》杂志第52期诗歌创作函授班结业。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