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彬州大佛寺石窟(下)
文/刘玉伟
彬州市大佛寺石窟值得来此一游,除了那尊享誉天下的阿弥陀佛外,千佛洞里的每尊佛像,也是雕刻精细粗犷,栩栩如生。里面的每尊佛像均呈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从一些铭文题记来看,洞里的佛像大部分应该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
我们来大佛寺,主要就是看看全寺里早期开凿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那尊高24米的阿弥陀佛坐像。走进大佛窟,我们看到窟平面是半圆形,宽34.5米、高31米、进深18米。主尊为阿弥陀佛,全身都是彩色的。佛螺发,内鬈低平,头顶饰摩尼宝珠,面相方圆;弯弓形长眉下,双目微启,俯视下方,眉间绘有白豪;鼻直、嘴角向上翘起,神态肃穆威严。佛两肩齐挺,颈部略粗,饰有三道横纹,右肩处覆偏衫,内着僧祗支,胸前束带打结,右手做施无畏印,左手抚膝,结跏趺坐,悬裳蔽足。佛像原为石雕,经后世多次重妆,故身体姿态与装塑风格并不一致。大佛背光上有“大唐贞观二年(628年)十一月十三日造”题记,就充分证明这尊大佛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雕刻而成的。
站在静悄悄的石窟里,面对这尊大佛,你就是不信佛,一种敬畏之心也会油然而生。我在默默地祈祷,愿佛祖保佑我们国泰民安,保佑我们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因此,彬州大佛寺石窟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长安地区佛教建筑和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石窟寺形制发展过程中重要节点,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演变的特殊见证。作为中国现存初唐和盛唐时期保护完整、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寺,使人们认识到中原地区佛教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从而印证了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力。另外,在这这个石窟中,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日光菩萨等众多佛像。
1940年,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蔡畅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苏联回国,经兰州经平凉返回西安时,也来这里参观了大佛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时还发出了:“只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慨。198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参观大佛寺后,赞誉这处石窟群为我们推想大唐长安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1992年10月,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赞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与巴黎圣母院媲美”。彬州大佛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
我们从石窟里出来,站在石窟外平台上,那用砖垒起的围栏前,放眼朝下面和远处望去,心情似乎更加畅亮和痛快。泾河水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银带,从这里流向东方,汇入渭河、黄河,流入大海。在彬州市区那片宽阔的原野上,有居民民住的高楼大厦,也有高高的烟囱和水塔耸立的火力发电厂,有煤矿企业里高高林立的选煤楼。那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条条公路边,庄稼地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舞动,翠绿色的秋玉米长势喜人。来大佛寺的游客不多,但也有三四辆绿色的旅游大巴车,在寺院外面的停车场上,静静地在那里等候着它们客人的到来。大佛寺紧邻着312国道,彬州市又是盛产煤炭的地方,一辆辆拉煤炭的大卡车也是络绎不绝。 我们从这个平台朝下走时,这一面的台阶比那一面的台阶还要陡,我们需要抓住旁边的铁链,才能一步一步慢慢地下去。下面的广场很大,有小树林、有大大小小的花坛、有游客休息的石条长凳,还有一些寺院办公和配套的房屋。我们刚进来时,写有“彬县大佛寺石窟”的巨石前挤满了拍照的人,我们出来时,这里已经没有啥人了,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拍照,留下在彬州大佛寺石窟里的一张张美照。
刘玉伟,2025年7月1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