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所在的大西庄道班老班长的那些事——记大山深处大西庄道班忠诚的养护工作者王天福同志
文/杨书林
2021年,我从公路养护战线上——信都区公路管理站大西庄道班退休回家。离开道班前,我在工作了38年的大西庄道班周围转了几圈。骤然间,原道班第一任老班长王天福同志的音容笑貌映入眼帘!屈指算来,老班长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他那吃苦耐劳,以身作则,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路养护事业上的那一幕幕,永记刻印在我的心中。
谆谆教诲 培育后人
我是1983年高中毕业后,被村里选派去参加公路养护工作的,当时就近分配到白岸公社辖区内的大西庄道班。记得那天迎接我的就是道班老班长王天福。他高高的个子,长方脸,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闪烁着光芒,满脸皱纹更显饱经风霜,满头白发见证了他15年养护工作的苍桑。

当时,大西庄道班是邢左线最靠西的最后一个道班,再向西就是山西省左权县境内了。这里山高路陡,弯道多,一般人都知道这段路有道24米崦最难走,更别说这里的工作条件了,那艰苦真是无法言状!道班离大西庄村还有三里地,买个日用品也不方便。当时在周围村子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养路工,没出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整日握锹把,没人瞧得起。”当初没来这里时,我也听到人们这么说。但来到这里,深深感到比传说中更艰难!一辈子在这偏僻的地方干这行工作,能有啥出息?不如混两天,再改行吧。于是工作不安心,出工不出力,每天随大流,一直心不在焉。
就这样,干了没几天,老班长王天福就发现我的情绪不对。于是,那天晚饭后,他便约我顺着公路遛遛弯,其实就是找我谈心。我们边走边闲话,从村里事情,说到家里事情。从个人事情,说到工作事情。他语重心长地说:“谁说养路工没出息,我说养路工最光荣。你看我们国家的农业、工业建设,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一样能离开我们养护的公路?你年轻,有文化,将来一定会在我们养护工作中干出一番成绩的……”老班长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仔细想想,老班长的话很有道理,令我久久沉思。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第二天,我彻底想清了,下定决心,像老班长那样,把道班当成家。随后,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我不怕脏,不叫累,推起排子车行动如飞,挥起铁锹上下翻飞。就这样,到年底,我竟然被邢台县公路管理站评为先进养护工作者。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老班长除了用言语来教育鼓励我们,最可贵的是以实际行动影响激励大家。他常说,空话说一千,不如实事干一件。
我们大西庄道班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但老班长从没有向上级领导提什么客观条件,条件越差越能激发干劲。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率先示范,带领大家清路沟,垫路面,雨季清塌方,雪天扫积雪。就这样努力向前,一身身辛劳的汗水全洒在了这条公路上。
1984年农历五月,到了麦收季节,大家伙都惦记着家里的几份麦田,为留下值班的事喋喋不休。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老班长挥手对大家说:“麦收季节也到了,正好工区给我们放了七天假。这样,大家正好利用这个假期,回家赶紧把麦子收收吧。我家里的地都分给孩子们了,回家没啥事,我就留下值班吧。
”恰恰在这七天假期里,老天偏偏给下了一场大雨。不等雨住,老班长吃过早饭,穿上雨衣,扛上铁锹就巡路去了,沿路一边走一边巡查路况。山崖滑掉下的落石,顺手清理出路边。边沟堵了,马上进行疏通,让雨水及时顺边沟排走。为了抢时间,多查看路段,中午也没顾上回道班吃饭。直到天黑,把全路段巡查一遍,落石、边沟都清理完毕,这才拖着疲惫的双腿返回。此时,已是张灯时分,看到一辆辆货运车安全通过,他才放心回到道班做饭。
当我们收完麦子,返回道班,尽管短短七天,老班长看上去老了许多。嘴上翘着长长的胡子,全身上下满是泥土。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疼,大家伙禁不住落下泪来。
1985年10月,邢台县公路管理站向全县养护单位下达了大干一个月,迎接全省公路管理大联查的通知。就在此时,老班长的胃病又犯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稳。大家劝他休息几天,他却说:“没事的,我这是老毛病了。我带着胃药的,吃几顿就没事了。再说,任务这么重,工作这么忙,我身为班长,怎么能随便离开呢?”每天上班前,他吃几片止疼药。在路段干活时,一阵疼痛袭来,他就蹲下休息一会儿,只见汗珠一串串从脸上滚落下来。稍有好转,就又立即起身和大家一块干起来。大家都劝他休息半天,他只是下班后搭黑步行十几里地,返回朱温坪家里拿些止疼药,第二天起个大早,又及时返回道班干活。老班长这样的拼命精神,激励着我们大家伙儿。因此,个个奋勇争先,齐心协力挣时间,拼速度,最后按时保量高质量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在这次省级公路养护大联检中,我们道班被评为第一名,获得了省级先进道班称号。老班长还在全县公路养护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情系养护,终生无悔
当年,邢台县人民凝心聚力,从1967年开始,奋斗三年左右时间,开通了九曲十八盘的邢左路。为保障山里白岸段道路的顺利畅通,随后在1969年建起了大西庄道班。就在道班创建之初,各个村子抽调社员组成养护队。此时,朱温坪村的王天福同志也在抽调之列,第一个背着羊皮铺盖卷,来到大西庄道班报到。那时生活条件苦,吃喝都是自家带来的,喝的是玉米面糊糊,吃的是高粱面饼子。工作条件更差,大西庄道班分管的大部分路段,都在通往山西左权的崇山峻岭之中,弯道多,纵坡大,取料难。艰苦的条件不但没吓跑他,反而让他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多少年来,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布满了老班长一帮人的足迹。全班维护路段10.6公里之长,其中多少挡墙,多少涵洞,多少弯道,他如数家珍记得清清楚楚。公路上每一段路,每一处状况,他都看着顺眼,爱在心里。
那一年夏季,伏雨较多,路上塌方时有发生。记得七月中旬的某一天,大雨下了一整夜。窗户刚透亮,老班长就起身去路上巡查。当他一脚水一脚泥,赶到24米崦处,发现有一处塌方,初步估算不少于二三十方,塌方落下的石渣占去路面的三分之一还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他马上返回道班,饭也顾不上吃,就招呼大家拉上排子车,扛上铁锹镢头和铁撬铁锤出发了。来到24米崦塌方处,大家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清理工作中。大伙有的刨,有的铲,大一点的石头用手搬,上满排子车后,三人费力推到路外边倒掉,回头来再继续装车。就在此刻,哗的一声响,又有塌方了,一块大石头正朝装车的小陈滚来。说时迟,那时快,老班长一个箭步疾驰向前,用力推了小陈一把。小陈脱险了,但这块石头却从老班长的左腿左脚边滚过,他的左腿上划过一道三寸长的大口子,鲜血直流,左脚上起了个大血泡。我赶紧扯下肩上的毛巾帮他按住了伤口,又撕下几根布条绑好。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说:“这不是啥大事,我能抗得住。我在现场看着大家干活,才放心的。再说我们任务重,多一人多一份力量。”并招手对大家说:“大家伙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当心头顶上的落石!”说完又同大家干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好班长,心中只有同志们的安全,唯独没有他自己。
老班长一路带领大家,除干好工作外,还把道班建成了司机和行人之家。那时还没有公交车上路,人们出门全靠步行。路过的司机渴了,我们为他们准备了开水。行人累了,可在我们道班休息片刻,饿了也有饭吃。他们说,道班的同志就如同他们的家人。
记得有一个雨天,一辆货车在一处急转弯时,不小心翻到路边沟里。老班长看到后,马上招呼大家,把司机从车头里拽了出来,看到司机多处受伤,立即招呼我们几个年轻人用排子车送到白岸公社卫生院。司机得救了,感动地拉着老班长的手连连道谢:“谢谢你们啊!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们大西庄道班西邻山西省,道路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邢台的形象。县市公路管理部门和市县交通局领导特别重视这段道路的维护,经常下来视察指导工作,在生产工具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因此,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老班长的精心安排周密计划,大家上下一股劲,同心协力维护我们负责的这段路线。因此,我们大西庄道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站先进模范道班,一面面锦旗挂满了墙。

承继遗志,永往直前
1987年五月,老班长因胃病发作,住进了邢台县医院。我曾经代表全班职工去医院看望他。到病房一见面,老班长就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问我:“这段时间大家都好吗?工作进展怎么样?我的病啊,可能……”我慌忙打断他的话,对他说:“你放心吧!好好接受医生的治疗。你不用惦记大伙,大伙都好着呢,工作进展也很顺利。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大家都等着你早些返回道班呢!”
看着老班长消瘦憔悴的面容,我难仰心中哀伤。老班长啊老班长,你在病痛中仍不忘大伙,仍惦记着工作,你对养护工作的赤诚之心,多么令人敬仰!由于老班长的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站在老班长高高的墓碑前,难抑心中万分悲伤!老班长啊老班长,我们大伙还有许多许多话要对您说,道班还有多少工作等着您去谋划。安息吧,老班长!您是真的太累了!放心吧,老班长!您的教诲我们大伙会永记心上,您的光辉形象永留在我们心中,并激励鼓舞着我们向前,向前!
老班长走后,县公路管理站任命李世芳同志为班长。因李班长工作成绩突出,两年后调到站里工作。这时,管理站又任命我为班长。无论是谁当班长,我们都继承老班长的遗志,发扬老班长的忘我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带领大家维护好我们负责的线路。
根据上级精神,全县实施了养护改革,采取单干和集中相结合的灵活工作方式。平日实行分段承包责任制,更大地调动了养护工人的积极性。每每遇到雨季,发生大型塌方,我们又从各自为战转为联合作战,突击清理,保障公路正常通行。我们有分有合的工作方法,更大提高了养护工作的效益。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们道班高举老班长的旗帜,全班人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一步一个脚印,永保先进养护道班光荣称号。
老班长去世后,养护工区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他的二儿子王道贵同志来道班接替。王道贵同志也是继承父亲遗志,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迅速成长起来,年年被评为道班的模范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