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①文化根基同源。赋、诗、散文都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②表达情感共性:三者都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感、思想感悟的载体。③语言艺术追求: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艺术表现。
①诗:有较为固定的形式规范,如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字数、句数也有严格规定。借景事抒情,意想意像。②赋: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句式较为灵活,既有散文的自由,又兼具诗的韵律。展示才华,铺陈排比。③散文:形式最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篇幅可长可短。写人记事抒情等,运用灵活。
旭日托出地表,天际祥光辉耀。紫燕比翼双飞,尽在长空展技;青蛙自我单蹦,欲与天公比高。寥落残星,瞬间就去,不免忧心重重;微薄晨雾,转眼即失,难再欢颜袅袅。珠露落泪,恨芳草之葳蕤;葱林垂荫,恋阔叶之蒿茂。为塘碧水清清,荷叶飘然承朝霭;为波流光潋潋,莲花玉立映霞笑。
观天象也,繁星隐去而朝日升哉;玄机佇奥;看地造焉,雾霭散罢而大千明亦,法轮蕴妙。跳水难掩奢心存欲,追云不掖宽怀有抱。人生短暂,当效树冠之葱茏;世态炎凉,须秉莲蓬之清高。面对此情,过客抒怀,遂拙赋斯,以图年韶。
完成作业学员名单
01.王 建 02.李喜文 03.黄 静
04.吕爱莲 05.向文哲 06.刘小玉
07.彭颖谨 08.甘秋锦 09.丁建振
作业展示:
01
学员:王 建
学号:L13-117-2743-012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现在一般只称“赋”,或“辞赋”并称。如果严格细分,“辞”与“赋”是有所区别的,这里只称“赋”,包括“辞”在内。“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2
学员:李喜文
学号:L13-117-2743-007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现在一般只称“赋”,或“辞赋”并称。如果严格细分,“辞”与“赋”是有所区别的,这里只称“赋”,包括“辞”在内。“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3
学员:黄 静
学号:L13-117-2743-011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4
学员:吕爱莲
学号:L13-117-2743-071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5
学员:向文哲
学号:L13-117-2743-031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6
学员:刘小玉
学号:L13-117-2743-029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7
学员:彭颖谨
学号:L13-117-2743-006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8
学员:甘秋锦
学号:L13-117-2743-025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
09
学员:丁建振
学号:L13-117-2743-060
1.说说赋与诗、与散文有何异同。
答: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章体裁,盛行于汉代。“赋”是取义于《诗经》“六义”之一而命名的,六义是“风”“赋”“比”“兴”“雅”“颂”。“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手法之一。
汉代以后,“赋”就成为一种文体的专称了。其特点是以铺陈为主,也间用比兴,既可以体物写貌,又可以言志抒情,其语言特点介乎诗与散文之间。讲究句法、押韵,是赋与散文的主要区别。
诗体赋是以四言句为主,杂以五言、七言、三言、六言句式,篇幅短小,结构精致,语法承袭《诗经》的赋。受《诗经》四言体影响最为明显。
关于赋的起源,说法不一,大体不离《诗经》、楚辞、文史、诸子。
2.骈体赋与律体赋有何区别?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如南朝梁代江淹《翡翠赋》、梁简文帝《筝赋》、宋代谢庄《赤鹦鹉赋》、宋代沈约《高松赋》、宋代吴均《吴城赋》、宋代鲍照《芜城赋》、梁元帝《鸳鸯赋》,都属骈赋,有代表性。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
律体赋,简称“律赋”。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清代的赋多为律赋,引录一篇。夏思沺《湘灵鼓瑟赋》(以题为韵)曰:
秋江寂寂,秋水茫茫。地分吴楚,山带青苍。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
维时晚烟已尽,宿雨初停。长江淼淼,幽曲泠泠。度悲风于隔浦,浮清籁于遥泞。忽惊指下音流,天高地迥;乍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古调传来,俨继当年号泣;香痕宛在,犹留旷世精灵。
想其抱痛难言,含情欲吐;幽怨千重,相思万缕。托胶柱以传情,理朱弦而独苦。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对丝桐而肠断,料知百转千回;触水月而多情,何惜一弹再鼓!
若即若离,不徐不疾。似按节以循声,亦知音而协律。兰舟寂寞,宛尔相关;水国荒凉,呼之欲出。虫声两岸,终宵尽助苍凉;燕语三更,入耳犹添萧瑟。
况夫秋气横天,秋声满树。落木空山,西风古渡。翻似蒲间筝笛,幽韵相谐;还如水上琵琶,清音可悟。当日峰青江上,夸妙语之通神;今宵月白滩前,且挥毫而作赋。
全篇分五段,以题目“湘”“灵”“鼓”“瑟”“赋”五个字依次作为各段末句的韵脚,即使不是硬性规定,也是一巧。律赋有格律要求,十分讲究结构、句法、声韵,是学赋练笔的好体式。
3.有人说,赋可以不押韵。你以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赋是韵文中的一种,所以,赋讲押韵。
特点有几:一是散句不押韵,骈句或骈散结合句押韵;二是随文转韵,灵活自如;三是平与平押,仄与仄押,基本无平仄互押者。四是入声韵独用,且入声多部通押;五是或两句一押,或三句一押,或多句同押一韵,随文而用之,无一定规律。
总上,可以得出结论:赋是讲究押韵的,但无具体规定;赋是可以转韵的,转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赋的散句部分可以不押韵,骈俪部分都要押韵。诗体、骚体、骈体、律体赋如此,散体大赋与文体赋无不尽然。散体赋,除“首尾是文”部分可以不押韵外,“中间乃赋”部分,是要押韵的。
【许广文、刘玉娥2021.09.】
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再就是“以题为韵”,是赋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赋与诗一样,尤其是律体赋,原则上是不重韵的。诗有限韵,赋也有限韵。
以题为韵,属于限韵体,即作赋前规定好某题必押某部韵。此种押韵的规定,皆用于律体赋。
4.赋的押韵有何规律?请举出其中一种特殊的押韵法。
答:赋之押韵,十分灵活,有多种情况,一韵到底、多韵转换,大体与古体诗相同,而比古体诗还要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尾前押韵”。一般诗文押韵,韵字均用在句末一字处。赋有不然,尤其是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中也有,还可以用在句末一二个虚字之前。这就是所谓“尾前押韵”。文体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一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分别押韵,而“诗”“郎”“雄”分别处在虚字句脚“乎”、“者乎”、“也”之前。
5.骈体赋的句式有何特点?
答:骈体赋,简称“骈赋”,即徐师曾所说的“俳赋”。
俳、骈,都是排偶之义。骈赋,是以对偶、排比为尚,讲究声律、注重押韵的一种赋体。《古今图书集成》指出楚辞之句,为其渊源;
骈赋对偶精工,字句雕炼,声韵和谐。尤其是对偶的讲究,标准的骈赋几乎是“通章无句不对”。骈赋的发展,为唐代律赋的形成奠定了声韵与对偶方面的基础。梁元帝《鸳鸯赋》曰:
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南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自怜兮何极?一别兮经年,相去兮几千?雄飞入玄免,雌去往朱鸢。岂如鸳鸯相逐,俱栖供宿;胜林鸟之同心,迈池鱼之比目。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萍随流而傅岸,网因风而缀花。见虹梁之春色,复相鸣而戢翼。兰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树,文生新市之机。金鸡玉鹊不成群,紫鹅红雉一生分。愿学鸳鸯鸟,连翩恒逐君。
6.律体赋押韵有何特殊讲究?
答:律体赋,简称“律赋”。
律赋是由骈体赋衍化而来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曰:“律赋起于六朝,而盛于唐宋。凡取士以之命题,每篇限以八韵而成,要在音律和协、对偶精切为工。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旧例,赋韵四平四仄,则共八韵。浦铣《复小斋赋话》一卷则曰:“唐人律赋,不必八韵,皆有四六句,或六韵,或三韵、四韵不等。”看来律赋当以八韵为正格,其余为变格。
律赋如律诗,讲究对偶,多“隔句作对”,对偶句工巧整练,为汉语所独具。即“隔句作对”,就是所谓“扇对”。先六言对六言,后四言对四言,十分工整。也可以先四言后六言,字数不拘。从声律上看,高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句收结处,平仄都是相对的,已接近唐代律诗句脚之律。律赋因太讲究平仄韵律,故工者为难,且失去古赋韵味,容易流于纤巧,词语华丽而内容单薄。
律赋讲究炼句。江含春《律赋说》云:“炼句之法,短须典重有力,长须飘逸有致,四六错综变幻,其法不外夹叙夹议;或上叙下议,或上议下叙,或分或合,或抑或扬,总之虚实相生,上下不隔为妙。能间用成语工对,加以语妙指点,则场中必击节矣。段首必用短句,以次渐长,至段末必用长句,乃能收束。结构部分,律赋一般分为四段,为头、项、腹、尾,有似律诗起承转合之四联。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