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毕春生,男,1972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0年从军入伍,毕业于山东济南陆军学院,2000年转业到巨野县科技局工作至今,自幼热爱文学,特别对诗歌、散文、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个人爱好主要是写作、旅游、书法和健身运动。
烈日下的骑手 文/毕春生
夏日的太阳,照例是毒辣的。它悬在头顶,像一盆烧红的炭,倾泻而下,将整个城市烤得发烫。柏油马路蒸腾着热气,远远望去,竟有些扭曲了。
这般天气,人们大抵是要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的,然而街上却有一群人,骑着电动车,穿梭于车流之间,背上驮着各色食盒,行色匆匆。这便是外卖骑手了。我每每从窗口望出去,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有时是烈日当空,他们戴着遮阳帽,皮肤晒得黝黑;有时是倾盆大雨,他们披着雨衣,雨水顺着帽檐滴落。他们似乎没有选择天气的权利,只有被天气选择的命运。订单来了,便得出发,无论外面是火炉还是水帘洞。骑手们最怕的,莫过于差评了。一个差评,便意味着罚款,意味着这一天的辛苦要打折扣。
我曾见过一个年轻骑手,因送餐迟了五分钟,在楼下不住地向顾客鞠躬道歉,声音里带着颤抖。那顾客却只是冷冷地关上了门。骑手站在门外,愣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烈日下显得格外瘦小。
女骑手尤其不易。她们与男子一般奔波,却还要承受更多的风险。我认得一位女骑手,三十出头,孩子才上小学。她每日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十点才能回家。孩子由年迈的婆婆照看,她常说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有一回,她摔伤了腿,却只是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接单。
"休息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啊。"她苦笑着说。近来,骑手队伍中还多了许多年轻面孔。大学生们背着书包来送外卖,成了街头一景。问他们为何如此,答曰:"工作难找,先干着吧。"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憧憬着写字楼里的白领生活,如今却在烈日下奔波。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最令人忧心的,是骑手们的安全。他们为了赶时间,常常闯红灯、逆行。交通事故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曾亲眼目睹一位骑手被汽车刮倒,他爬起来,第一件事是检查餐盒有没有洒,然后才去看自己流血的膝盖。那餐盒完好无损,他便长舒一口气,仿佛伤口的疼痛已不重要了。骑手们是没有节假日的。春节、中秋、国庆,这些阖家团圆的日子,恰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当别人围坐在餐桌旁时,他们正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他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他们的家人,或许也在等着他们送去的"团圆饭"。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灯亮起。骑手们依然在奔波,他们的电动车灯在夜色中划出一道道微弱的光。这些光点汇在一起,竟也成了城市夜景的一部分。
我常想,这些骑手们,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骆驼祥子"?他们拉着生活的重负,在城市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不同的是,祥子拉的是人力车,他们骑的是电动车;祥子的悲剧在于买不起车,他们的困境则在于逃不出系统的评分与罚款。烈日依旧,骑手依然。他们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上演着。有人称赞他们的敬业,有人感慨他们的艰辛,却少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无奈。这世上的苦,原是没有声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