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
卞晨轩(魔都潜力作家)
钥匙串上的玉佩总在奔跑时撞出轻响,像太爷爷当年石板上写字的回声。昨天在国际部的走廊里,它勾住了外教的西装纽扣——Ms. Davis盯着这抹灰白看了好久,说像她祖母阁楼里那只波斯花瓶的白瓷釉色。我忽然想起爷爷文章里写的,忙指着玉佩上的水纹讲:"这是1936年开始的故事哦。"
她让我把故事写下来当课堂范文。钢笔尖划过稿纸时,玉佩就在桌角转圈圈。写到太爷爷在山洞里教"新中国",墨水突然洇开一个小团,像极了老照片里抱犊崮山区的晨雾。我赶紧把玉佩压在纸页上,冰凉的玉面吸走了墨渍,倒留下圈浅绿的印子,倒比我写的句子更像历史的印章。
上周去爸爸的实验室,他正用镊子夹起培养皿。我把玉佩从钥匙串解下来,放在显微镜旁。透过目镜看过去,癌细胞的纹路竟和玉佩的水纹缠在了一起——爸爸说这叫"生命的螺旋",可我觉得,是太爷爷的体温正顺着玉的纹路,慢慢爬进那些待救的细胞里。
今天整理书包时,发现玉佩的红绳磨出了细毛。想起爷爷抽屉里那截浸过血的旧绳,突然跑去楼下的修表摊,让师傅换了根更结实的尼龙绳。"小朋友,这玉要好好戴。"师傅用放大镜看纹路,"里面像有星星。"我没告诉他,那是太爷爷的马灯、爷爷的台灯、爸爸的实验灯,四代人的光都凝在里面了。
现在写作业时,我总把玉佩垫在手腕下。钢笔移动的轨迹,好像正沿着玉上的水纹往前走。老师说我的作文有"时间的重量",其实他们不知道,是这枚玉佩在帮我写呢——它把1936年的雪、1940年的火、1978年的桂花、1998年的科大菊香,都碾成了笔尖的墨。
刚才给美国的笔友发邮件,特意拍了玉佩的照片。她回说要画成插画,配文写"来自中国的时光胶囊"。我摸着玉佩笑了,其实它哪里是胶囊,是条河啊,从太爷爷的掌心流到我这里,还要流向比钢笔尖更远的地方。
卞晨轩:12岁,中学生,自8岁就博览中英文名著,可阅读《自然》、《科学》、巜细胞》并翻译,三年级获常春藤国际英语大赛亚洲太平洋大区冠军,高效阅读(中英文)6000字词/分(正常者10倍),中、英文写作能力超強,想像力丰富,10岁被授于“魔都潜力作家”,对古生物、宋史、议会制有深入研究,学习成绩均为H级(卓越等级),英语词汇量超8万(国内博士要求8千以上)。
卞文峰老师简介
卞文峰,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
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后任职于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在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领域深耕45载。
学术建树:
著有《教子方略》等18部著作,发文6866篇,积极推广与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
华夏珍宝馆掌门,守护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致力于文化传承。
社会兼任:
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文学修为:
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及理事,词作入《词林正韵》。除教育与收藏主业外,散文与古诗词创作功底深厚,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