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行太白山
文/李宝萍
雨行太白山,我正经过一场霜红
于云雾朦胧中
霞光从疏影横斜里
摇落成一树树的灿烂
多像我正经历的中年,风霜雨后
依然在内心
不肯掐灭那最初的一缕阳光
车在山中,山在车外
季节的变化,盘山而上
我努力地接近天圆地方
心却被那一片片
不肯倒下的黄金甲士震撼
站在山顶,我把自己
幻化成太白山的一块石头
望着远方,思绪从云端飘来
我南方的雨和北方的的风
在此,化成了一场纷扬的雪
而太白山挺拔万年,岿然不动
歌声从人们的心底唱起
直达神袛
像一杯陈年的酒
柔化了我血中的冷
在唐镇等你读唐诗
文/李宝萍
在唐镇,草木入画,流水入诗
我遇雨天
撑一把青色小伞
等你,等你
水雾弥漫,我在此岸浣洗
红枫却在彼岸走漏了我的心迹
流水潺潺,抚一曲梅花三弄
让唐镇,情深自有出处
慈菇已经花谢,菊花才开始绽妍
蒹葭在水岸招手
好像让我们
要找回在水一方的时光
花木向阳,人间向善
在唐镇,云有云的衣裳
花有花的容颜
而我只是想在这里等你
等你读一首唐诗
一驾马车从唐朝赶来
大唐秦王陵前的石人
文/李宝萍
斑驳的石人,一直站立在
大唐秦王陵前
他们一定望见了一个
鼎盛朝代最后可悲的谢幕
他们站立着,经过了
混乱五代的风吹,经过了
宋元明清的雨淋,他们
一直站着。头部掉了
四肢不全了,也站着
站着,就是忠于赋予的那一份职守
他们站着,站着
就有了灵魂
比躺在墓穴里的,还有
他们鲜活,有血有肉
有沧桑的沉淀,道出
一座陵可叹可憾的结局
在金台观,说起张三丰
文/李宝萍
金台观,沿高台而筑
楼台观宇,气势宏伟
可以观大气象,也住大气象的人
据说张三丰在此修炼太极大法
走在金台观,遥想
脚踩的每一寸土,迎面的每一缕风
一定会都有太极的真气、正气
走过正气充盈的一段路
会脚步稳当,精神倍爽
长长的岁月,带走了一个人的背影
却留下了金台观
敞开的大门
让我们在门里门外说一个故事
在北首岭,遥想七千年前的一个清晨
文/李宝萍
在北首岭,我被一块陶罐的残片
带进到了七千年前里
金陵河河水丰沛的七千年前
我的亲人们住在河岸
织网打鱼,陶土烧器,围猎而生
一个野花芬芳的清晨
我钟爱的姐姐,走出茅屋
她长发飘飘于风里
在青草和露水中穿行
她手里抱着一只尖底瓶的陶罐
要去金陵河边汲水,她的轻盈
印在晨光中,和那枚
七千年漫长时光的残片一起
进入我的清晨
长乐塬的赞歌
文/李宝萍
那一排排结实的窑洞 ,长在了
长乐塬。像一首长长的赞歌
拂去荣辱沉浮岁月的尘土
也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风声穿过的长乐塬
合着机器的鸣唱
是七八十年前抗战信念的凯歌
纱线的经纬,奔走的脚步
织出的是一个民族工业和民族兴亡
不可分割的脐带
长乐塬,那些织布车间的窑洞还在
那些留有岁月痕迹的机器,还在
那些工整精美的图纸,还在
只是,织布的女工,修理机器的师傅
还有那个绘制图纸的工程师
都去哪里了
他们都走了,留下了长乐塬
像一个空空的家园
等着不忘旧恩的孩子
回家看看
作者简介:
李宝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职工作协理事,宝鸡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金台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发表《诗选刊》《延河诗歌特刊》《鸭绿江.华夏诗歌》《秦岭文学》《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印华日报》等中外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