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49

九四五厂军工人生活纪事
刘传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召唤下,三线建设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65年4月,一个神秘的通讯地址“济南第(2)六号信箱”出现,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番号945)成立了。从全国各地汇集来的好人好马、能工巧匠、人才精英齐聚沂源县土门镇左家峪西北山,他们就是山东第二机械修配厂(简称二厂)军工人。
他们风餐露宿,头顶蓝天,脚踏荒山,风梳头,雨洗脸,泉水当镜子,星星来作伴,渴了捧几口山泉水,饿了啃几口冷干粮,困了睡社员的草棚、羊栏、牛圈。他们快马加鞭,干劲冲天,披星戴月,日夜奋战。没有运输设备,人拉、肩扛,出大力、流大汗,拼命干、苦干、实干、加巧干,只争朝夕,建起了数条枪弹生产线,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出产品”的辉煌成绩,得到了全国军工系统“966”会议的高度肯定和称赞。
一
按照中央“靠山、分散、隐蔽”的指示,二厂在山沟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生活条件差,非常艰苦。单身宿舍在北山,家属宿舍分布在石窝、东山、西山。老职工分两间,年轻人分一间。那是干插缝的房子,不用水泥、石灰、泥土,只用石头插起来,墙体透风透光,冬天进寒风,夏天进热气。这样的房子怎么住!
东山、西山宿舍远离厂区,职工上下班要步行半个多小时。路难行,土路面坑坑洼洼,雨季水冲石出,狼牙锯齿,不小心就跌倒。到了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雪封山,阴山背后,山路冰封,职工上下班更增添了几分困难。子弟学校北边,冰雪挂在人工开凿的岩石陡坡路上,极难攀登。在路两边拉上绳索,上下的职工脚上绑上防滑绳,一步一步艰难地攀爬。他们身背幼儿,手提衣物、饭菜,急匆匆地,像急行军一样,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

雪后石窝(武传亮画)
地处山沟,职工烧柴困难,有的因缺柴而断炊。麦季去捡农民丢弃的麦茬,秋季去拾农民丢弃的玉米茬,还有的去山上找碎树枝。秋天的周日,有的职工身背筐篓、麻袋,带上水和干粮,翻山越岭到鲁山等地捡松球。松球是马尾松结种子的球状外壳,油性大,极易点燃,可以用来点煤炉,也可单独烧火。他们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在丛林中攀爬。不时有人跌伤了腿脚,划破了手,刺伤了脸。然而这些都阻挠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有着收获的喜悦,背着劳动的果实——松球,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家后,在门前道旁,用石头砌成炉子烧火做饭。
秋冬季节到了,厂里从生产用的烟煤中拿出一部分给职工解决生活燃煤,职工靠人拉、肩挑运到山上宿舍。每逢星期天,职工家属出动,打水、和煤、拖煤坯,忙得不亦乐乎。把和好的煤放到木制或铁制的模子里,用手拍实,拖放在路边或石堰的水泥封顶上,一条条,一片片,随处可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傍晚做饭时,家家点煤炉,烟囱里冒出股股浓烟。

干插缝房(资料)
职工的粮食由土门粮站供应,职工手提肩扛上山。土门的蔬菜店菜供应不足。每到冬季来临,厂里就组织外出采购,用卡车拉白菜、萝卜,卖给职工。职工在宅旁、院内挖窖贮存,备下一个冬天的菜。
职工早饭在家里吃,早晨上班提着饭盒,里边装着淘好的米,配好的菜,放到厂里专门的蒸锅里蒸,中午下班后,取出食用。
职工的副食品、日用品供应也很困难。职工每逢探亲回城,或是出差到城市,都要记上一大张采购明细单。从城里买来了饼干、点心、收音机、高压锅、大铝盆、暖水瓶、凉席、衣服、鞋帽等包罗万象的日用品。探亲、出发、采购的大包小包,手提肩扛、上车下车、转车累得满头大汗。这样来解决职工的购物需求。
职工肉食供应相当紧张,职工长时间吃不到肉。土门食品站,每逢卖肉的日子,一大早买肉的人就黑压压一片,拥挤着开票,开票交钱的小窗口怕人们挤烂,用镀锌铁皮包裹着木头做成,只能伸进一只手,经常有人被挤破手。眼睁睁地看着肉越来越少,有的人就踩着墙头,踩着人的肩膀冲到窗口。可见肉食缺乏到何种地步。但为了家中的幼儿,本人也不得不去体验。
二厂的军工人,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服从大局,无怨无悔。艰苦的环境没有改变军工人的初心,困难抛在一边,废寝忘食,勇往直前,为军工生产无私奉献。
二
建厂初,谭启龙政委、白如冰省委书记等领导来厂视察,做了重要指示,其中就强调了职工生活,抓好职工家属的副食品供应。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我厂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职工医院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建厂初期调来的高级医师、护师,从知名医学院分配的大学生,都发挥了极大作用,职工的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就连周边的村民也慕名而来就医。如果有疑难病症,厂里马上派车送往外地医院,自此厂里的就医条件逐步完善。
子弟学校从平房搬进了教学大楼,建厂初期调来的高级教师,分配来的知名大学的大学生都成了教学骨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子弟可以不出厂门就从小学读到高中,为技校、大学输送学生,为厂里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托儿所建在大院里,异常舒适,室内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孩子们学习、游戏快乐无比。职工子弟从出生五六十天起,就可以送进托儿所,有阿姨精心护理,职工可以安心上班,定时喂奶。直至送进小学,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厂里在厂办公楼东侧建起了二层楼,县商业局设立了鲁山商店,副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样样俱全。方便了职工购物,丰富了职工物质生活。
道路交通逐步改善,土门到厂区修筑了宽畅的柏油路,修建了南山大桥,学校北侧人工开凿的岩石路也改道学校东侧,从南山大桥到东山宿舍的路,也变成了宽畅的水泥路,行路难的问题一去不复返了。
厂里的办公条件,职工的居住条件都得到改善。1977年厂部办公大楼落成,厂机关从平房搬进办公大楼。1979年家属宿舍楼1号2号3号4号四座楼建成。1982年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家属宿舍楼建成。新招待所楼也建成。1983年11号12号宿舍楼建成。教学楼也建成。1984年13号宿舍楼建成。我见证了楼的建设,参与了水电施工。从此职工从干插缝房搬进了宽敞明亮、舒适,生活设施完备的楼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九四五厂宿舍区一角(2025.5)
建厂初期全厂的自来水供应相当紧张,尤其是东山、西山宿舍地势高,供水管线长、管径细,自来水不能顺利到达。职工饮水困难,到了枯水季节,有时要等到大半夜,才接上自来水。到了冬天自来水时有时无,水龙头和水管就冻实了,有的水管整个冬天不能用水。
1976年厂领导决定改造东山、西山供水干线,安装管径为100毫米的铸铁管。并在西山顶建了水塔,东山、西山宿舍供水得到了初步缓解。
1980年厂里的生产生活用水仍然很紧张,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供需矛盾突出。厂领导决定建二级供水站,解决供水大马拉小车,节约用电问题,提高供水能力。项目投产后,供水紧张得到缓解,节约了用电。1981年厂领导决定新打5号6号深井,加大深度,加大井直径,安装大功率深井泵,提高上水量。5号深井打井深度190米,下管72.45米,井管外径430毫米,内径410毫米。6号深井,井深190米,下管53.47米,井管外径430毫米,内径410毫米。两井分别安装了沈阳水泵厂生产的12J160×8型深水泵,配用电机75KW,流量191立方米/时,扬程106米,项目投产后水源得到加强。
建厂初期建的50立方米水塔,水容量不足,地势较低,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供水。1983年厂领导决定在左家峪西北山建400立方米新水塔,加大供水管径,上水和下水管道分开,彻底解决供水难题。经过改造供水系统,水的问题基本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满足供应。以上的供水改造,我亲眼目睹,并参与设计、施工。

建厂初期,土门二厂地处山沟,肉、鱼、蛋等副食品供应紧张。领导很重视职工生活。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从北京冷冻机厂购进了一台2 A-15型冷冻机,配用电机40 KW,配套辅机十余台。准备安装冷库用,解决职工生活难题。但因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搁置了九年,没能安装。
1977年我调入厂里一年多。厂领导把冷冻机安装的设计和冷库的安装设计任务交给我。这和我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冷冻机冷媒氨是剧毒物质,运转系统是高压。制冷是新问题,头脑空空,一张白纸怎么干?思想压力很大,为了服从组织的安排,职工的利益,接受了任务。
冷冻机和辅助设备是文化大革命中进厂,那时思想动乱、管理混乱。设备进厂露天堆放在基建大院,无人过问,日晒雨淋,锈蚀严重,机器部件、备品、备件丢失严重,无图纸资料。这种机型北京冷冻机厂已停止生产,属淘汰产品。新找到的图纸资料和说明书根本不符,这真是雪上加霜。一遍一遍地反复查找实物,查图纸,翻资料。没有制冷知识从零做起,不懂就学。从不懂到懂,掌握了制冷基础理论,解决了技术难题。设计了设备安装图、高压管路系统图、调节站管路系统图、挥发排管系统图和加工图。进行了冷库制冷计算、管路布局等。外出购买丢失的零部件,加工制冷排管。和管道、电工、钳工的师傅们朱门良、边忠秀、唐本来、刘显勤、李光成等一起施工,一起解决难题。经各项实验检查完全合格,一次试车成功。1977年12月正式运行。成为沂源使用冷库最早的单位。
1978年厂领导为解决单台冷冻机运转,为确保冷库正常运行,由秦贞珠厂长带我到烟台冷冻机厂购置4 AV-125冷冻机一台,配用电机功率55KW。购置了备用冷冻机,确保冷库安全使用。
这样有了冷库,可以把肉、鱼等副食品贮存起来,定时供应职工,逢年过节鱼肉等副食品供应充足。再也看不到土门食品站拥挤的场景。周围村民十分羡慕地说:“二厂工人真好”!
1981年厂领导为解决职工烧柴,这一生活中的大事。决定建液化气站。厂领导又把这一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交给了我。这也不是我的所学专业,液化气的贮存分配是一门新学问,有独特的性质,液化气易燃、易爆,防火尤为重要。液化气大贮罐、输运设备、管线均属压力容器,液化气是有毒气体,安全极为重要。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外出请教,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及原理。设计了设备防火对建筑物的要求平面图,设备安装图、管路系统图等设计资料。到济南等地购置了大贮罐、泵等设备配件。1981年在管道班、电工班、钳工班师傅们共同努力下安装竣工,经张店煤气公司技术人员鉴定合格,符合各项规定。一次试车成功,投入使用。这也是沂源县最早用上液化气的单位。职工用上了清洁安全的燃气,解决了长期困扰职工的烧柴问题。从此上山拾松球、拖煤坯,职工忙忙碌碌的身影少见了,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始褪色了。

九四五厂宿舍区一角
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在二厂军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军工人的生活逐步改善,生活方便舒适。周围村庄的村民赞叹不已,“二厂的工人真幸福,当工人真好!”“二厂真是小济南。”
结束语
二厂军工人,艰苦环境何所惧,用汗水、奉献、牺牲换来了军工生产的美好诗篇。二厂是军工人生活的家园,是军工人的故乡,不管游子漂泊到哪里,还是对故乡无限的眷恋、怀念。在我写的《怀念杂记》中,2015年3月15日写了《九四五厂的变迁》。2015年5月29日写了《故地重游》。在重游时,深情地细看了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奋战过的地方,深情地看了军工人居住过的地方(包括自己的旧居),看着看着,眼睛模糊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人,想物啊!老泪纵横。
二厂是我曾经锻炼、成长、进步、战斗过的地方,无论何时,无论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留恋,永远怀念,永远追忆二厂这块圣地!

军工晨曲(武传亮画)
作者简介:

刘传玺,男,1944年生,1969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系毕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9年在萊芜矿务局工作。1975年调入九四五厂,先后在机动科,基建科,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检验科工作。1987年调沂源县經济委员会工作,又到县中小企业局工作。2004年正局退休,现居沂源县南麻。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