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48

军工村民情谊深
刘传玺

1965年春天,在沂源县土门镇土门、左家峪与刘家洞村之间的山坳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土门二厂建设高潮,一批批好人好马、人才精英、能工巧匠从全国各地纷沓而至,同时,来自驻地村庄的民兵、民工齐聚工地,万众一心建设军工厂。从此,二厂与驻地村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支持,相互关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村民爱军工
建设土门二厂的号角吹响,战线拉开。驻地政府、村民全力以赴支援,一个个优秀的儿女积极参战,踊跃支前。沂源县抽调民工1000多名,由包延收副县长带队参加土建施工。土门、左家峪、刘家洞等几个村出动300多人,修筑通往厂区的公路。他们快马加鞭,干劲冲天,加油干,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镐头、铁锨、大锤、钢钎、推车、抬筐、扁担、撬杠齐参战,和时间赛跑,向困难宣战。凿岩石,填沟壑,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攻坚克难,5个昼夜连轴转,修筑完成了通往厂区的公路。
建厂初期,土门落后的小山村,住房紧张,一家老小挤在狭小的房间里。二厂筹建指挥部,只能设在土门村的一个牛棚里。指挥部的领导全不在乎,不计条件,不怕困难,无私奉献。村里选派精明强干、技艺高超的厨师,炒菜做饭,按时送上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并周到服务,让指挥部的领导以充沛的精力工作。
当初厂区到处高凹不平,乱石成堆,没有住房,许多军工战士,借住在三个邻村(土门、左家峪、刘家洞)的草房、羊栏、牛棚里,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但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不犯,不扰民,不给村民添麻烦。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问寒问暖,送水送饭,有的军工战士病了,送去了可口的病号饭,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
当初厂区建设、修路、架桥、凿石建房、挖坑填沟、竖线杆、扯电线,人拉肩扛,挖管沟,铺管道,引水上山。都有三个邻村的村民身影,他们汗流浃背,在管沟摸爬滚打,满身是水,浑身是泥,全然不顾,不怕脏,不怕累,加班、加点拼命干。建设土门二厂三个邻村要地有地,要物有物,要人有人,一旦需要,立即奉献。建设土门二厂的奖章,有军工将士的一半,也有三个邻村村民的一半。
在二厂正常生产的日子里,供销科使用的装卸工,锅炉房使用的出渣工,总务科、基建科、机动科使用的民工,都是驻地的村民,他们勤奋能干,保证了正常生产,同时,村民们也得到一定的收入,补贴和改善了生活条件。
二厂建设的东山家属宿舍区、南山家属宿舍区、石窝家属宿舍区、刘家洞宿舍区、北山单身宿舍区,军工生产用的各个大工房,还有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楼,都有村民添砖加瓦的印迹,都有他们的汗滴。不怕严寒酷暑、登高危险,苦干加巧干,装点了土门二厂美丽画卷。
在那军工战士和村民相处的日子里,勤劳的军工人和辛勤劳作的村民交织在一起,济南话、沈阳话、青岛话、淄博话、沂源方言交织在一起,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着,其乐融融,团结友谊,组成了一个和谐家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处有事八方支援,一处有难大家承担。
军工爱村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明章厂长在土门镇挂职副镇长,把军工精神和作风带到了乡镇。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不怕苦,不怕难,攻坚克难,发挥企业管理的特长,带领镇村和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亲自带领干部职工走南闯北,到上级,到兄弟单位,跑资金,上项目。同县里的各乡镇及兄弟单位,横向联合,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为镇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极大贡献,加深了镇村和厂的深情厚谊,得到了镇村群众的称赞“真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到了节假日,二厂的军工战士,学雷锋做好事,学“毛著”见行动,主动到村里,为村民打扫庭院,为孤寡、残疾人,做家务,做饭。自带面、菜为他们包水饺。每年的麦季,虎口夺粮,二厂抽调组织军工战士支援麦收,烈日当头,太阳下火,毒花花的阳光,晒得头晕目眩,口渴难忍。他们还是拼命干,直到颗粒归仓。村民们称赞“是毛主席教导下的雷锋式军工战士,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三个邻村有事,厂里就积极支援,有求必应。村里需修理机器,加工机器零件,优先安排,高质量加工完毕,派人现场维修服务。刘家洞的深井泵要安装,要维修,厂里派电工、管道工、钳工马上进行,不管天寒地冻,烈日炎炎,不论泵管、电机有多重,军工战士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土门、左家峪的离心泵站出现故障,厂里第一时间派电工、管道工、钳工进行安装修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及时供水。急村民所急,干村民所需。得到了三个邻村的高度赞扬。
自建厂以来,二厂就向三个邻村免费供水,并及时维修更换零件。保证村民饮水,做到安全、可靠、及时。
多少年来,厂职工医院免费为村民防病、治病,保证村民健康,厂里外出采购的副食品,也适当对村民供应,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村民在为二厂服务的同时,增收致富,钱袋子鼓了,房子盖高级了,装饰和家具摆设高档了,衣服穿着打扮漂亮了。二厂为邻村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
土门、左家峪、刘家洞地处山沟,交通运输不便,出行难,运物难。厂里有救护车,后勤拉菜、购物的拖拉机,基建有运料的拖拉机,厂里有汽车队运输物资、煤炭。村民们要出行,要运物,要搭车招手即上,司机老师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村民们倍加称赞,加深了军工与村民的友情。
情谊之花
军工战士告别了家乡,离别了家眷,千里迢迢为军工奉献。妻儿老小无人照管,极端困难。在三个邻村的关怀和大力帮助下,妻儿老小,落户到村,享受村民待遇,解决了军工人的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工作。做了一件天大好事,无不拍手叫好。
原在汽车队工作的代恒顺师傅是解放军大熔炉里出来的退伍军人,品德高尚,作风优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家属落户刘家洞村,与村民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再苦再难的事,都有求必应,服务周到。刘家洞村民郭公平,早年丧妻,撇下两个幼小女儿,又加上当地出名的“小哑巴”是他的内弟,家中无人做家务,无人做饭,两个幼女无人照看,小女儿有时爬着去吃放在院中的猪食、狗食。一家人食不饱腹,衣不蔽体,家境十分困难。
生活所迫,老郭不得不在厂里干装卸工,还经常出发。一个严寒的冬天,到张店拉货,下起鹅毛大雪,转眼间,大地银装素裹,行车难,平路上车轮打滑、打转。车艰难地行至博山,大雪仍漫天飞舞。再向前行,就是松仙岭,山高、坡陡、路滑、沟深,车怎么能上得去又下得来呢?有的同志要求,停下来住在博山。代师傅首先想到的是他人利益,想到的是老郭在家的两个幼女,无人照管,他忘掉了自己的安危,毅然决然,冒雪、冒险向回返。
在陡峭的公路上,几次打滑,几次出现险情,代师傅都精心操作谨慎驾驶,凭着高超技术,转危为安。短短的路程,比原来多用了几倍的时间,顺利返厂。代师傅和老郭一起去看望,一天没人照顾的两个幼女。只要代师傅和老郭出发,就千方百计的抓紧时间赶回来,并去看望无人照管的幼女,曾有多次,天黑了,看见大女儿搂着小女儿在草棚里睡着了。实在让人怜悯、难受。代师傅经常给老郭家送米、送面,送食物和小儿衣物。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老郭和小哑巴穿。这种扶危济贫的风格多么高尚,真是好人啊!
有时村里有人走失,有的离家出走,代师傅也要帮着连夜寻找,找到博山,找到沂水,直到找到为止。村里的村民家中或是邻里之间,出现纠纷,他也主动调解,化干戈为玉帛,使邻里、家庭团结和睦。真是具有完全彻底为村民服务的高贵品德。
代师傅的行动感动了村民,感动了老郭,逢年过节,杀猪、杀羊、杀鸡,村民们也都送上一份。秋天到了,山里的水果,田里的地瓜、花生,都相继送给代师傅。多少年来情谊日渐加深,厂要搬迁,村民挥泪告别,久久远送。代师傅与村民有割不断的思念,斩不断的情缘。每年中秋节前夕,春节后,带上礼品来探访村民们,也给老郭带上厚重的礼物。村民们也把最好的土特产品送上。
二厂职工与驻地村民之间浓浓的情谊半个世纪来一如既往,许许多多佳话在世间流传发扬,代师傅的事例只是其中之一。几十年,厂村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纠纷,厂村互访,职工村民互动,就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小社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的是平安、祥和。
2002年夏,为了生产发展,工厂要搬迁了,驻地村民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三个邻村都派出了村民密切配合,帮助装运设备和物资,收拾行装,帮着看家护院。搬家的车队开动那一天,一大早,村镇领导亲自送行,土门村的孙兆增书记,左家峪刘学德书记,刘家洞的郭宝满书记亲自带领村民敲锣打鼓欢送,职工村民或紧紧握手,或拥抱在一起,场面热烈、激动、感人。最后挥泪相送,留下了无限的眷恋。
军工情,沂蒙情,二厂人与土门、左家峪、刘家洞村民做了最好的诠释。
作者简介:

刘传玺,男,1944年生,1969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系毕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9年在萊芜矿务局工作。1975年调入九四五厂,先后在机动科,基建科,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检验科工作。1987年调沂源县經济委员会工作,又到县中小企业局工作。2004年正局退休,现居沂源县南麻。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