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航
诗歌曾经刊登在《诗刊》《诗探索》《草堂》《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报刊。
浅 滩
作者/曹小航
影子重叠的夜
疏疏密密
笛
在船犁过的河滩
悠长
秋风哗哗
有潮有汐
灯
摇晃着朦胧
深草丛中
点燃的烟斗
和着女孩的协奏
老人啪啪地吸着
一圈又一圈
岁岁年年
彼岸的船
一截一截地短了
流水响着
远征的路
小船摇啊摇
破节奏和由间离效应呈现的松弛感
今音评论:
在见惯了口语诗之后,便挑这首《浅滩》来作一些艺术探讨。破节奏处理法,并没有被许多写诗歌的作者理解和熟能生巧。出现这个问题一般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受固定的圈子影响,热衷于习惯的写法和商业互吹的陋习所致,在模式这一块,过于自负。
第二个是在所以然这方面有欠缺,比如,缺理解的深度,尤其长期被一个圈子所束缚。既然谈到问题,就要去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分别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二行的“笛”和“灯”的单音节作段所显,如显场景的宽阔和幽远,显人物的所思与决然。
同时,通感效应也相对出现了,再如,视觉和听觉等。这时候,也可以把诗歌的解析趋于复杂。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复杂最好和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匹配,否则,会出笑话。
距离产生美,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只要运用和理解能做到位,这时候,所谓的诗歌深度也会为你呼之欲出。这种有意识的把握住理解与审美的方向的程度与质量,最好先为己所用。
这首诗歌还提供了一种松弛感的思考模式,由诗歌的场景为例。
松弛感是指诗歌人物由物质和心理这两个方面的成本支撑,否则就是窘迫或尴尬。尤其在诗歌创作中,能允许自己失误或试错。如果没有这两个成本去支撑,这首诗很难脱颖而出,比如,心烦意乱的人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场景描绘。这就是作者之间的区别。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