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谷风云:孔子智盟齐鲁
(故事新编)
李 皓
【作者按】
“齐鲁夹谷会盟”,指的是公元前500年发生在夹谷之地的齐鲁两国国君会盟事件。此事件中,孔子以鲁国相礼身份参与,凭借智慧与胆识使鲁国外交大获全胜,促成齐国归还侵占领土——汶阳之田。
至于这事件的发生地,有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北部与山东省接壤的夹山西南山麓之说,有山东菏泽市巨野县麒麟大道南侧“会盟台”之说,亦有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石门景区“夹谷台”之说,更有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之说……众说纷纭,各自有凭,皆有一定道理。仅就山东济南市莱芜区之说,亦有牛泉镇绿矾崖、口镇街道土妮子山、以及和庄镇之争。
笔者钦佩争论者的良苦用心,在不置可否的同时,受近读《决胜莱芜》一书的启发,脑海中突发奇想:前人可以让孟姜老女哭倒秦长城,能让关公战秦琼,咱何不来个齐鲁夹谷会盟之“莱芜战役布局版”?这样便可以让莱芜的牛泉绿凡崖、口镇秃妮子山以及和庄同处一片云彩下,雨露均沾,各有作用,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于是,作者玩世不恭地动笔写下此文,供大家过目一乐!
为防有人井喷于我,在此先行声明:小可不是本地人,打酱油路过莱芜。瞎鼓捣着玩而已,不对莱芜历史负任何责任!

话说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局势波谲云诡。齐国欲重拾霸主之位,鲁国虽国力稍逊,却也不甘示弱。在此背景下,齐景公约鲁定公于夹谷会盟,意在以势压鲁,谋取利益。
鲁国朝堂听闻此消息,一片慌乱。此时,孔子挺身而出,他虽身形清瘦,却目光如炬,散发着一股让人安心的睿智与坚毅。孔子向鲁定公进言,此会盟关乎鲁国存亡,需精心筹备,不可掉以轻心。鲁定公对孔子信任有加,便将筹备会盟之事全权交予他。
孔子深知齐国野心勃勃,恐其在会盟中暗藏阴谋。于是,他亲率众人奔赴战略要地,一番勘察后,将先锋劲旅埋伏于莱芜和庄一带。和庄地势险要,山峦起伏,树木葱茏,正是绝佳的伏兵之地。士兵们身着厚重的战甲,手持锋利的戈矛,眼神中透着紧张与坚定,他们如潜伏的猎豹,等待着出击的信号。
而数百车乘则被孔子安排驻扎在牛泉绿矾崖山间开阔地。绿矾崖山势平缓,视野开阔,便于车乘调度。车乘排列得整整齐齐,车轮滚滚,旌旗猎猎作响。车中的士兵们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听从调遣,奔赴战场。
安排妥当军事布局后,孔子仅带了几个警卫员,淡定地下榻于嬴城宾馆。宾馆中,他神色从容,看似在悠然踱步,实则脑海中不断推演着会盟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会盟当日,阳光洒在口镇夹谷,此地已布置得庄重肃穆。齐景公带着一众大臣,大摇大摆而来,眼中满是傲慢与不屑。鲁定公在孔子陪同下,稳步走上会盟台。
会盟伊始,气氛还算平和。然而,齐国君臣渐渐按捺不住野心,企图以歌舞表演之名,暗藏武士对鲁定公不利。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孔子目光如电,疾步上前,大声斥责齐国违背礼法。其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山谷,让齐国君臣为之一震。
此时,会盟局势瞬间紧张起来,双方剑拔弩张。齐国以为鲁国毫无防备,却不知孔子早有后手。若会盟成功,四方诸侯自然会前来祝贺,鲁齐两国皆大欢喜;若会盟不成,南北双方势必在口镇展开一场恶战。
一旦齐国轻举妄动,和庄的先锋劲旅便如猛虎出山,迅速阻击齐国来援之敌。他们凭借着地利,奋勇杀敌,让齐国援军难以逾越雷池一步。同时,绿矾崖的车乘也会如疾风骤雨般赶到口镇救援,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给鲁国增添强大的助力。
齐景公见孔子准备如此周全,自己的阴谋难以得逞,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不轨之心,与鲁国签订了平等的盟约。经此一役,孔子的智慧与勇气传遍诸侯各国,鲁国也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暂时稳住了阵脚,得以休养生息。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