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痕迹
文/韩文奎
“ ……黑了别明 ,阴了别晴 ,大小有个病 ,又能喝姜汤 ,又能吃面叶儿…… ”
“ 哈哈哈…… ”
在昏黄的灯光下 ,屋地上分坐着邻居家的大姐 、大婶们 ,甚至还有更高一点辈分的妇女 ,她们边做着手里的活计 ,边东拉西扯地聊着天 ,话题从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 ,到听到的喜闻乐见的新闻 ,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说到开心处 ,就会哄堂大笑 ,未婚的大姐们还好一些 ,结了婚的大婶们就笑得有些夸张 ,不免前仰后合一番 ,乐不可支的这样让人忍俊不禁 。心无所忌的快乐 ,互相感染 ,回荡在这个有点寒冷但又不乏温暖的屋子里 。寒冷和贫瘠 ,让人们缩短了距离 ,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之下 ,心情纯粹而明净 ,简单而快乐 。给人的记忆 ,值得珍记一生 ,更是难以忘怀的 。
小时候的冬夜寒冷而漫长 ,那时候一到天黑 ,人们就早早地吃了晚饭 。没有电的照明 ,除了有月亮的时候还明亮一些 ,一般的情况下 ,乡村的夜里 ,无论看到哪里 ,触目所及的 ,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唯有天上的寒星 ,繁多而明亮 ,给人一种希望和幻想 ,但深深的夜风吹来 ,感觉最多的还是令人哆嗦的寒冷 。最好的做法就是 ,带上自己需要做的活计 ,到喜欢去的邻居家里 ,聚在一起 ,大家有说有笑 ,既觉暖和又热闹 ,还非常出活儿 。就这样 ,我们家成了她们在晚上常聚在一块儿的场所 。
一到晚饭过后 ,妈妈就把我早早地打发进了被窝里 。钻进了暖暖的被窝里 ,有了妈妈的陪伴 ,感觉既温暖又安全 ,我就乖乖地非常听话 ,也乐意配合 ,不会出去疯跑了 。这样 ,我也安静 ,妈妈也省心 ,两者相安无事 。不大一会儿 ,她们就从各自的家里来我们家了 。看着她们坐在凳子上或者蒲墩上 ,有的纺着棉线 ,一只手拖着棉团 ,胳膊高扬 ,动作舒缓 ,另一只手摇着纺车 ,不疾不徐 ,配合协调 ,眼睛不用特别地专注 ,不影响说话 ;有的缠着棉穗子 ,双手敏捷而熟练 ,时不时地扭着头 ,应答着什么 ,也不影响干活儿 ;她们大多从事着这些活计 ,平凡而劳累 。从她们的谈话中 ,听到了很多感到新奇的见闻和道理 ,但也是听到而已 ,心里还是懵懂无解 ,最多对她们说出的话有点印象而已 。听着她们的谈话 ,感觉渐渐没有兴趣时 ,意识也就渐渐地模糊了起来 ,渐渐地进入到了梦乡 。她们的说话声 ,纺车的嗡嗡声 ,伴随着我的入眠 ,也伴随着我的成长 。热闹温馨的场合让我心安无虞 ,也融进了我幼小的心里 。
那时候的我 ,对吃的想法是那么的直接和具体 ,远没这么复杂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是我的本性 ,而且 ,不分什么好赖 ,能解决饥渴就行 ,吃饱喝足了 ,才感觉开心至极 。像她们说的那样复杂 ,包含了很多的道理和向往的事 ,我是不会想到的 。
后来 ,才逐渐理解了她们所处的环境年代 ,世道艰难 ,都在为生存苦苦挣扎 ,为生计劳碌一生 ,每走一步都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 ,无怨无悔 ,负重前行 。她们能得到的 ,是半温饱状态 ,就很满意了 ,大多都是到了后半生 ,才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这已经让她们非常满意了 。不难想象 ,在当时 ,她们的经历 、贫穷和苦难限制了她们的想象 ,她们日常的触目所及和认知能力 ,也只限于吃饱穿暖 ,能解决饥饿这个头等大事已经是最大的惊喜了 ,别的就不再奢望了 ,即便是有也想不出什么了 。像她们所说的那样 ,自己也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不过是一种愿望 ,最多只是在大家聚到一起时做个谈资 ,互相调侃一下 ,彼此开开心 ,一笑了之 ,事后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 。说说而已 ,日子还得按现实的样子来过 。 她们的生活积累 ,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惯 。我不知道 ,这样是好还是坏 ,但大多都是好的吧 。
我要继续努力 ,拓宽自己的路 ,一如既往 ,朝着未来 ,坚定地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