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北京九洋泰和医学研究院院长付成琴带领着旗下的专家团队,十几人一起奔赴郑州,和郑州的专家们,共同探讨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调理方案和方针。
在河南郑州时代广场的疑难杂症调理中心内,一场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女性痛经等症状的深度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此次交流活动由明代御医后裔蔡云启的两名亲传弟子付成琴和许宝芳发起,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患者的关注。

图 注:许宝芳 付成琴
付成琴和许宝芳均师从于明代御医后裔蔡云启,多年来潜心钻研中医医术,继承并发扬了蔡氏医学的精髓绝学。他们分别在疑难杂症的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近万名患者的广泛赞誉。
在交流活动中,付成琴和许宝芳首先分享了他们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成功案例。

图注:许宝芳 付成琴

图 注:付成琴
明代御医后裔在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结合祖传经验与现代医学知识有独特论述,我们可以从传统中医理论以及明代御医流传下来的思路和方向调理治疗
气血论治:
气血运行与心脑血管关系:明代御医后裔可能秉承中医传统理论,强调气血在人体的正常运行对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导致瘀血阻滞脉络,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素问·调经论》中提到“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他们可能会认为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多与气血瘀滞有关,治疗时注重调理气血。
用药特色:在用药上,可能会采用一些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例如,使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以及木香、香附、枳壳等理气药物。像丹参,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养血安神,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有较好的效果。而且他们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不同证型,灵活配伍用药。
脏腑调理:
心与脑的关系及脏腑整体论治:明代御医后裔深知心主神明,脑为髓海,心脑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他们可能会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调理心、肝、肾等脏腑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脑血管;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不足也会波及心脑。
典型治法:对于肝肾阴虚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泄浊清热,使补中有泻。而对于心脾两虚的患者,则可能会选用归脾汤等方剂,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预防方面:
饮食调养:
遵循传统饮食原则:明代御医后裔可能会强调饮食的均衡和适度,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他们会建议人们多吃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减少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针对心脑血管的饮食建议: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推荐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如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芹菜有清热平肝的功效,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同时,他们可能会提醒人们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因为这些不良习惯会损伤心脑血管。
情志调节:
情志与心脑血管健康的关联: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明代御医后裔可能会重视情志调节在预防中的作用,强调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如《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气机有不同的影响。
调节情志的方法:他们可能会建议人们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调节情志,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身心,使人心情平静。此外,还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生活,是明代御医后裔可能倡导的预防理念。他们会建议人们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四季更替时,要根据季节特点调整生活方式。例如,春季应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以顺应阳气的生发;冬季则应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他们可能会鼓励人们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劳累。
付成琴在交流时谈到:
夏季之所以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主要与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多重影响有关,结合相关医学观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高温天气容易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血液循环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扩张以散热,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可能出现波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骤降);同时,心跳加快以满足散热需求,心脏负荷增加。
2、脱水与血液黏稠:夏季出汗多,若补水不及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缓,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脑梗。
3、电解质紊乱:大量出汗会流失钠、钾等电解质,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4、情绪与睡眠影响:闷热天气易使人烦躁、失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耗氧。
夏季预防建议
1)要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过量饮用冰水。
2)要保持室内通风凉爽,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外出做好防晒。
3)清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电解质。
4)要有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患者往往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付成琴介绍了他们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通过整体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许宝芳在交流中则强调了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许宝芳强调: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对降低发病风险、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图 注:许宝芳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通常是长期慢性病变的结果,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血管损伤、斑块形成等病理变化已悄然发生。
1)抓住黄金干预期:在疾病早期(如高血压前期、动脉粥样硬化轻度阶段)进行干预,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盐、运动、控制血糖血脂)阻止或延缓病变进展,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梗、脑梗等急症。
2)降低致残致死率:早期干预能减少血管严重狭窄、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降低疾病发作时的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靶向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患者的病因(如遗传、代谢、生活习惯)、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量体裁衣”的治疗方案:
1)精准匹配治疗方案:例如,同样是高血压患者,年轻人可能因交感神经兴奋致病,适合β受体阻滞剂;老年人可能因动脉硬化致病,更适合钙通道阻滞剂,个性化选择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2)兼顾个体差异: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耐受度、药物过敏史等,避免“一刀切”治疗导致的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让治疗更安全有效。
总之,早期干预能“防患于未然”,个性化治疗能“精准对症”,二者结合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可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付成琴和许宝芳也与在场的同行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体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图 注:蔡云启 付成琴 许宝芳


图 注:付成琴和许宝芳现场示范降血压的急救方法
她们还分享了一些中药方剂和食疗方法,帮助患者降低血压、血糖,同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此外,他们还提醒患者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的食疗方法:
核心是低盐、低脂、高纤维、控热量,同时兼顾营养均衡,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关键饮食原则
1. 严格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咸菜、酱菜、腌肉)、加工食品(香肠、罐头、方便面)及高钠调料(酱油、味精、蚝油)。
2. 减少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优先选择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每日烹调用油≤25克。
3.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杂豆、蔬菜、水果,促进代谢并辅助调节血压。
二、推荐食材
1)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洋葱、苦瓜、冬瓜(含钾、镁等元素,帮助钠排出)。
2)水果:苹果、香蕉、猕猴桃、蓝莓(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注意控制总量,避免高糖水果过量)。
3)蛋白质:优选低脂奶、鸡蛋(每天1个)、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含Omega-3)、豆制品(豆腐、豆浆)。
4)主食:替换部分精米白面为玉米、燕麦、荞麦、小米等粗粮,控制总摄入量。
三、食疗方举例
1. 芹菜粥:芹菜100克切碎,与大米50克同煮,可辅助降压。
2. 冬瓜海带汤:冬瓜200克、海带50克煮汤(少盐),利水消肿,适合合并水肿的患者。
3. 银耳莲子羹:银耳、莲子煮烂后加少量冰糖,低脂且富含膳食纤维。
四、需避免的食物
1)高盐食品:酱菜、咸鱼、火腿、鸡精、豆瓣酱等。
2)高脂高糖食品:肥肉、动物油、蛋糕、甜饮料、油炸食品。
3)刺激性食物:过量酒精、浓茶、浓咖啡(可能兴奋神经,升高血压)。
食疗是高血压管理的辅助手段,需配合药物治疗和规律运动,不能替代药物。
女性痛经也是困扰众多女性的常见问题,付成琴和许宝芳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痛经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他们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宫寒等原因引起的,通过中药调理、艾灸等方法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状。在交流活动中,他们还现场演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调理方法,让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自我保健。




在交流活动的互动环节,现场的患者和业内人士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付成琴和许宝芳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他们还鼓励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此次交流活动为广大患者和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对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女性痛经等症状的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付成琴和许宝芳表示,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蔡氏医学的精髓,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 注:付成琴和许宝芳现场演示
相信在付成琴和许宝芳等中医从业者的努力下,中医在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撰稿:林梦
编辑:宋秀捷
编审:罗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