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郭橐驼
赵德贵
随着年岁的与日增长,在现实多重的纷扰之下,对于当下大部头的以故事情节繁琐曲折而见长的小说之类已经感觉很是头大,实在难以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地看进去、读下去了。眼下思想性艺术性兼容并蓄、深刻动人的优秀作品实不多见,文学的批判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尽管出版界表面上还是一派欣欣向荣,但可读之物确是凤毛麟角,多数作品可划定于毫无营养、无病呻吟、粉饰太平、不忍卒读之列了。就像河流,遇堵则会改变其流向。读书的潜意识自然也会打弯折射,向着历史的纵深处探寻,于幽暗处试图发现灼热的闪光点,就像那首诗说的那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于文学而然,这灼热的熠熠生辉的闪光点,自然就当之无愧地非《古文观止》莫属了。
最近读到的一个《古文观止》新版本,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策划出版的,属于“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之一。其中所录的精华文章采用了双色版,即:文章的题解、注释、作者简介等部分文字用的是常规的黑色,而原文部分则用了橙红色。这样显得内容主辅分明,文字颜色的变化又有效地缓解了读者视觉疲劳,减少了读者在手机屏幕伤害基础上的眼力消耗,仅此一点,足可窥见出版者是在用心做事了!
读着这本双色版《古文观止》,我除了重温其中“过秦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陋室铭”“岳阳楼记”“前赤壁赋”等名篇外,对作者柳宗元情有独钟,对其寓言体小品文“郭橐驼传”的主人公郭橐驼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是敬其无名。主人公姓郭不假,但“橐驼”是因其生病驼背被丰乐乡的乡亲们量体裁衣为其起的绰号。令人感叹的是,郭橐驼对此绰号不怒不恼,而是欣然接受,说这个绰号自然贴切恰好适合自己,还对乡亲们说着谢谢啊!名字不过是个符号,确实没有必要对此看的太重。今人就太过势力,小孩儿出生要千方百计起个好听有寓意的名字,遇事不顺又想通过改名而转运造势,一番折腾下来无非是增添了寺庙道观的法事香火、便宜了“酿名斋”之类的场所以及街边摇卦算命之流。一首诗写得好,“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学学郭橐驼吧,做一个无名的人,做些实在的事。
二是敬其实干。郭橐驼的职业是种树。丰乐乡风评其树种的好、成活率出奇的高。放在现在,估计郭橐驼应该是高级园艺师、植树造林模范、绿水青山的守卫者,与挖山不止的愚公是两种完全对立发展观的典型代表。郭橐驼种树拥有独门绝技,乡邻羡慕其种的树长势喜人,不仅成才成料,还被富贵人家买来做盆景和供观赏的绿植。但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乡邻们都没有郭橐驼做的成功。郭橐驼所以在种植业鹤立鸡群、长袖善舞,是因为其认知、尊重并因势利导释放树木的天性。这样看来,郭橐驼还像是个有作为的教育家。
三是敬其尊从规律。郭橐驼在农业生产现场会上介绍了先进经验,完全违背了会议组织者的初衷,也完全出乎参会同行们的预料。郭橐驼闭口不谈他是怎样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是如何殚精竭虑制定树木促增长早成才实施方案的、是如何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而是重点讲了不违背树木天性、不人为干扰树木自然生长。强调要懂得放心放手,在保证树根有生长拓展空间、用旧土培根、捣土要平整密实外,就不要再频频光顾或者轻易移动了。其他人之所以种不好树,就是没有做到郭橐驼说的这么几点。郭橐驼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遵从保护事物天性的极端重要性。
四是敬其通透。会场上设置了互动提问环节。有人问郭橐驼:“用你种树的道理,放到做官治理上,可以吗?”这个问题太尖锐估计郭橐驼不好回答。但作者柳宗元借郭橐驼之口,以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了答案,揭示了社会的真相。说是郭橐驼通透,确切地说是作者柳宗元作为政治家的洞察与深刻。做官的朝令夕改频频发号司令,折腾害苦了百姓。勤政扰民,以行政命令要求干涉百姓日常自发自觉的生产生活,没事儿就召集大家开会,敲锣打鼓惊扰大家。百姓疲于接待上面下来督促检查的官员,荒废了农事,苦不堪言。真是典型的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瞎折腾,乱作为。
“郭橐驼传”里说,外行的种树人,对树木的生长是一百个不放心,甚至抓烂树皮看长势、摇晃树干观土实,名为爱树,实则害树。警戒之意深远。
看到现实中,类似的害树毁树的行为确也不少。在对待市场主体——企业方面,就有类似的情形。明目繁多的涉企检查,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管理不服务,对企业一百个不放心。企业是鱼,生存发展环境如水。事实上,政府部门只要深化制度、体制、机制改革,把营商环境这潭活水保障好,发展壮大就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学那外行的种树人,总担心鱼长不好,没事把鱼捞出来摸一摸看一看,弄掉几片鱼鳞再放到水里,而对于水质的好坏却漠然置之、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