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杜永脉,男,无党派人士。生于1966年10月,宿城区人。自1983至1986年,就读于埠子中学,创办青春文学社,在原青年文艺、百花文艺、原宿迁县广播电台等机构和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微型小说等;1986年7月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9年毕业、大专学历(工民建专业),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宣传委员。1990年参加工作并被南京金陵船厂先后聘为成型车间技术员、厂部政工员、上海总公司团委副书记等,1996年10月,聘为宿迁市市委党校创建办技术负责人,2003年始聘为苏州市审计局、相城审计局及二所办公室主任主审。2008年至今任江苏伟业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及安徽项目总监)、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是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楹联协会会员、宿迁市稳评协会会员、宿迁市文联成员、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宿城区诗词楹联协会理事,原宿城区楹联协会副主席、宿城区阅读协会理事,宿城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宿豫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半朵文化专栏作家。爱好诗、词、赋、楹联、小说、书法、旅游及社会研究等。

中篇章回小说——《津津有味的金瓶梅》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十七) 适时对接
金瓶梅站在原地,手里仿佛还残留着那温软的触感,鼻尖萦绕着那缕清香,耳朵里嗡嗡回响着那声清脆的“金老师”。他感觉自己的脸还在发烫,心跳也还没完全恢复正常节奏。这种感觉……,陌生,强烈,甚至带着点让他不知所措的悸动。即使是当初对林薇那点朦胧的好感,也从未如此清晰、如此剧烈地冲击过他。
林薇走到金瓶梅身边,用手肘轻轻碰了他一下,语气带着调侃,“哟,我们金大摄影师,魂儿被小百灵鸟叼走啦?”
金瓶梅这才彻底回神,脸更红了,尴尬地咳嗽两声,“瞎、瞎说什么!赶紧干活!”

杨帆则抱着手臂,看着沈灵消失的方向,笑得像只偷到腥的猫,“这小秘书,挺有意思。声音脆,人看着也机灵,关键那股子冒失劲儿……,啧,挺招人疼。” 她意有所指地瞥了金瓶梅一眼。
布展继续,但金瓶梅明显有点心不在焉了。
他时不时会瞟向门口,耳朵也竖起来,捕捉着外面走廊的动静,希望能再听到那百灵鸟般的声音。林薇和杨帆看在眼里,默契地笑了。
展览开幕那天,很成功。卓局长亲自陪同省里专家参观,对金瓶梅的作品赞不绝口。沈灵作为办公室人员,也一直在现场忙前忙后,协调事务。她换了一身更正式的深色套裙,马尾梳得一丝不苟,认真工作的样子和那天冒失的形象判若两人,但那股子利落劲儿和清脆的嗓音依旧。

金瓶梅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着那个娇俏忙碌的身影。她给专家讲解时,条理清晰,虽然偶尔会紧张地卡壳一下,协调同事时干脆利落,笑起来时眼睛弯弯的,像月牙儿。每一次捕捉到她的身影或声音,金瓶梅的心跳都会不争气地漏跳一拍。他发现自己甚至有点嫉妒那些能和她自然交谈的同事。
休息间隙,林薇和杨帆把金瓶梅拉到一边。
“怎么样?魂儿找回来没?” 林薇打趣道。
金瓶梅难得地有点扭捏,含糊道:“今天......,我也不知道......,什么魂儿……,人家是农林局的干部……。”
“干部怎么了?” 杨帆打断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精光,“老金,缘分这东西,你不主动,它就飞了!我看那小沈姑娘,对你印象也不差。你给她找文件那天,她偷偷瞄了你好几眼呢!”

“真的?” 金瓶梅眼睛一亮,随即又泄气,“可……,我总不能直接冲上去说‘沈秘书你好,我叫金瓶梅,能加个微信吗?’太唐突了!”
“笨!” 林薇嗔道,“谁让你直接上了?迂回!懂不懂迂回?” 她眼中闪烁着和当初帮自己“斗争”时一样的智慧光芒。
“就是!” 杨帆默契接话,下巴朝远处正和卓局长说话的林薇丈夫抬了抬,“看见没?咱们有‘内应’!卓局跟我家程彬他爸是老战友!这事儿,包在我们身上!”
林薇和杨帆这两位“巧厨娘”,立刻开始了她们的“撮合大业”。她们没有直接找沈灵,而是把突破口放在了农林局一把手卓局长身上。

林薇借着丈夫这层关系,找了个由头拜访卓局,话题自然就转到了这次成功的展览上,林薇对金瓶梅的才华,尤其是捕捉林业人精神面貌的功力,大大褒奖了一番。杨帆则在一旁适时补充,提到金瓶梅在本地文化艺术圈的口碑和影响力,还“不经意”地感叹,“金老师这人啊,就是太低调,太专注于艺术了,个人问题一直没着落,他父亲,您知道的金正国科长,都愁坏了。”
卓局长是个明白人,听着两位女士一唱一和,再看看不远处那个时不时偷瞄自家小秘书、又强装镇定的摄影师,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哈哈一笑,“金瓶梅同志的作品确实很有深度!为我们农林业宣传增色不少!小沈啊,” 他转头招呼正在旁边整理资料的沈灵,“这次展览后续的宣传报道和资料归档,你和金老师多沟通,认认真真的对接一下,金老师是创作者,最了解作品内涵,务必把工作做细做实!”

沈灵一愣,随即清脆地应道:“好的卓局!保证完成任务!” 她下意识地看向金瓶梅的方向,正对上他望过来的目光,两人视线一碰,又飞快地各自移开。沈灵的脸颊飞起两朵淡淡的红云。
金瓶梅的心,像被那百灵鸟的翅膀轻轻拂过,瞬间飞扬起来。他看着沈灵微红的侧脸,听着那声清脆的“保证完成任务”,感觉宿迁农林局这间充满木香和墨香的展厅,忽然变得无比明亮动人。
林薇和杨帆相视一笑,深藏功与名啊。

后续的“工作对接”,顺理成章地展开了。金瓶梅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联系沈灵,可以和她讨论照片的说明文字,可以约时间一起去整理展览资料……,每一次接触,那只冒失又认真的“百灵鸟”,都让他心中的悸动更深一分。
婚姻这东西,确实不好说。但对金瓶梅而言,一场始于农林局展厅的“冒失”邂逅,在林薇和杨帆这两位“巧厨娘”精准的火候掌控和卓局长这位“贵人”的顺水推舟下,似乎正朝着一个他从未敢想象、却又无比期待的方向,悄然炖煮着。那间飘着酱鸭香的光影小屋,或许很快,就要迎来一缕新的、百灵鸟般的清甜气息了。
中篇章回小说——《津津有味的金瓶梅》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十八) 好奇“金瓶梅”
农林局的展览圆满落幕,金瓶梅那组黑白照片广受好评,连省里来的专家都特意留了联系方式,说是有机会合作。但金瓶梅心里头那点飘飘然,很快就被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压了下去,他和沈灵的“工作对接”,进展得有点过于“顺利”了。
整理展览资料、撰写后续宣传稿、归档作品信息……,这些本该枯燥的流程,因为有了沈灵的参与,变得生动起来。她太像一只精力充沛的百灵鸟,思维跳跃,想法新奇,总能提出让金瓶梅眼前一亮的点子。两人窝在农林局的小会议室里,或者约在安静的咖啡馆,对着电脑和一堆照片资料,一讨论就是大半天。

金瓶梅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这些“工作”时间。沈灵身上有种独特的魅力,她工作时认真专注,小脸绷得紧紧的,遇到难题会不自觉地咬着笔头;一旦问题解决,又会立刻眉开眼笑,清脆的笑声像一串小铃铛。她开通大方,聊什么话题都能接上,观点新锐却不偏激;活泼但不放纵,懂得分寸,偶尔的冒失,也显得格外真实可爱。
这种感觉,像冬日里雪后晒到久违的暖阳,像三伏闷热午时喝到一口冰镇酸梅汤,是金瓶梅从未体验过的、清晰而强烈的悸动。他发现自己会因为她一个狡黠的眼神而心跳加速,会因为她一句不经意的夸赞——“金老师,你这张逆光拍得真有感觉!”而偷偷高兴半天。这种重视和在意,甚至超越了当初对林薇那份朦胧的好感,带着一种让他既兴奋又有点慌乱的确定感。

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或者说最让金瓶梅尴尬的“地雷”,就是他的名字——金瓶梅。
一次在咖啡馆讨论稿子间隙,沈灵咬着吸管,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金瓶梅,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憋了很久、让金瓶梅头皮发麻的问题。
“金老师,”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十足的好奇和一点点促狭,“我……,我有个问题,可能有点冒昧,但真的很好奇!”
金瓶梅心里“咯噔”一下,预感到了什么,强作镇定,“嗯?你说。”

“你的名字……,”沈灵凑近一点,像分享什么小秘密,“金瓶梅……,很好听,真的。是那本……,很有名的古典小说吗?”她脸微微泛红,但还是勇敢地问了出来,“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呀?这……,这名字,在现在,可真是太特别了!”她没敢说“奇葩”,但眼神里写满了“快告诉我为什么”。
金瓶梅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从小到大,这个名字带给他的尴尬和很多解释不清的麻烦,简直就是罄竹难书!他支支吾吾,眼神飘忽,“呃……,这个……,说来话长……,是我爸取的……,他……,他可能……,嗯……,比较有文化?”他语无伦次,只想赶紧糊弄过去。

沈灵看他窘迫的样子,反而觉得有趣,咯咯笑起来,“金老师,你脸红什么呀?我又没笑话你!就是觉得好奇嘛!金叔叔看着那么严肃、正经的一个人,居然会给儿子取这么……,嗯……,有‘冲击力’的名字?背后肯定有故事!快讲讲嘛!”她双手托腮,一副洗耳恭听的八卦模样,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探究欲。
金瓶梅被她看得更加手足无措,心里这边呀,把自家老头子埋怨了八百遍。这名字,真是他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尤其是在心仪的女孩子面前!

也许是金瓶梅的窘迫太过明显,也许是想帮好友解围,以及满足自己同样旺盛的好奇心,一直暗中关注着两人进展的林薇和杨帆,决定出手了。
突破口,自然是那位名字的“始作俑者”——金正国。
周末,杨帆拉着金正国去金瓶梅的小屋“视察”儿子工作环境,顺便蹭酱鸭。林薇夫妇也在。小屋气氛正好,酱鸭飘香,茶水温热。杨帆状似无意地提起了林业局展览的成功,又“顺便”夸了夸沈灵这姑娘如何能干、如何机灵可爱,帮了金瓶梅大忙。

“沈灵?”金正国呷了口茶,难得对儿子工作伙伴的名字有了点印象,“就是那个说话声音脆生生的姑娘?”
“可不就是她!” 林薇立刻接上话茬,语气带着点调侃,“金叔叔,您可不知道,您给瓶梅取的这个名字,可把人家小沈姑娘好奇坏了!追着瓶梅问呢,瓶梅脸皮薄,都快钻桌子底下去了!”
金正国一愣,随即看向旁边正埋头假装专心啃鸭架、耳朵却竖得老高的儿子,眉头微皱,“问名字?有什么好问的?名字不就是个代号。”

“爸!” 金瓶梅忍不住抬头,带着点委屈和抱怨,“您说得轻巧!您知道这名字给我带来多少困扰吗?从小到大!现在……,现在还被人家姑娘当面问!” 他想起沈灵那双充满好奇和笑意的眼睛,又窘又急。
杨帆适时地打圆场,语气带着柔和的探究,“老金啊,你也别怪你家孩子。这名字确实……,嗯,很独特。我们也好奇呢,你当年是怎么想的?给儿子取这么个……,嗯……,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 她巧妙地避开了“尴尬”这个词。
预知后是如何,且听下次分解!

